中學時學過一篇文章叫《扁鵲見蔡桓公》,講的是戰國時期的諸侯蔡桓公諱疾忌醫,不接受神醫扁鵲的治療結果病入膏肓,因而送命的故事。
諸侯尚且如此,何況普通人呢?很多人都不敢面對自己的疾病,尤其是心理的疾病,感覺承認了自己就和別人不一樣了,會被別人另眼相待。
法國啟蒙思想家霍爾巴赫說過:所有的恐懼都來自于對未知世界的懼怕,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懼;人之所以恐懼,只是由于無知。
那么從無知到有知是個學習的過程,尤其是心理的疾病,專業性很強,專業人士學習都需要好多年,對于普通人的門坎就更高了,而《家庭心理百科》則為我們這些普通人提供了一個途徑去了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學習的同時既能提高對自身的了解,也能幫助到自己的家人,確切地說,這本書像是一本接地氣的心理自救指南。
一、我們為什么要自救
首先,心理疾病比一般的疾病還要難以應對,這往往是由于病人本身就羞于承認自己的心理出現了問題,怕被社會異化,怕被人看作異類,結果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期。或者說,本身對心理學這門學科有誤解,對自身的狀態又把握不清,引以為恥,等當真正受到疾病困擾的時候已經很麻煩了。
從目前看,整個社會對心理疾病的包容度大大提高,比如各大醫院都有身心科一類的科室,學校里也很重視青少年心理狀況,會定期請相關專業人士來為孩子們講課,并且在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以緩解學業給孩子帶來的壓力。但就個人的感受,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這方面專業人才缺口大,這些都是現實問題,所以出現了心理狀況,單憑外力解決真是杯水車薪。
其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的人永遠都缺乏共情的能力,好多年前,我們中有些人甚至會覺得抑郁癥實際上是一種矯情病,直到這幾年大家才漸漸看到了這種疾病的危害。真正走入心理疾病的人,很容易陷入困境中無法自拔,外界能帶來的影響力也很有限,就正如古語所說,心病還要心藥醫,實際上還是強調一種自我調解。
第三,真正面對問題想解決好,就必須對這個領域有一定的熟悉,就像很多人學習心理學最初的初衷是為了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比如抑郁、睡眠差、不善于調解自己的情緒等等,后來在學習過程中慢慢地對這門學科產生了興趣,也能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學會了與自己和解,從而改善了自身的心理狀況。
二、為什么說這本書是一本自救指南,它的優點在哪些方面?
實操性強:
這本書匯集了韓國精神科醫生宋炯錫等10位精神科醫生的智慧結晶,以臨床案例為基礎,對各個年齡段家庭成員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匯總和回答,選用的案例也具有普遍性,特別利于實際操作。
起先我閱讀的時候有些擔心,韓國的心理學執行的是歐美體系,未見得符合亞洲人的需求。但看了書之后發現這種擔心純屬多余。因為韓國的文化實際上是以儒家學說為基礎的,他們骨子里還是亞洲人的思維,所以這本書對于我們中國人也是適用的,對現實的家庭生活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針對性強:
這本書涵蓋了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耄耋老人等不同年齡人群的心理問題,既有從科學角度的闡述,也有對社會學方面的探討,對改善家庭關系、促進家庭和睦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對我自身有幫助的部分:
這本書內容很多,從三大方面進行了闡述:從先是從埃里克森的人生八個視角講述了人類心理發展;再進一步細化到家庭百科,包括親子關系問題、小學階段的問題、中學階段的問題、老年階段的問題等等,最后還著重介紹了一些諸如投射、俄底浦斯情結、分析心理學等心理學概念,書的內容非常詳實,而且書很厚,做不到一一解讀,現在僅對我最關心的是青春期的問題,談談自身的看法。
這本書中關于中學階段的問題,主要是從四個方面展開的:家庭內部矛盾、日常生活管理、人際關系和學校生活的適應問題以及前途問題。
每個方面都包括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每個章節是先提出一個小的案例,然后針對案例分析現象形成的原因,最后給出解決的辦法。
比如其中有一個案例談到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正確溝通。其中對“中二病”這個提法進行了解讀,提到孩子在這個時期和家長相處得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給出了解決方案指出不要貶低或者輕視孩子,要努力分享孩子的興趣,獲得孩子的尊敬,走入孩子的內心,準確把握他們對父母的看法和感受。
對于這點我深有感觸,青春期的孩子犯起中二病來真的讓父母很難過,有的時候會和朋友感慨現在的孩子真的很難理解,然后安慰自己這是親生的,但從這本書中,你就可以感覺到其實不是孩子難以理解,而是我們沒有真正把握孩子的內心世界,久而久之,與孩子產生了隔閡,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是于事無補的,還是要設法和孩子建立真正和睦的親子關系,做到正確溝通,才是解決之道。
另外這個章節,對于很多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也給了我不一樣的思路,比如如何正確教訓孩子那個章節提出可以在下課或晚餐時錄下自己與孩子的對話,回想下當時孩子的表情,從而修正自己錯誤的表達,說實話,這個辦法很有意思,我以前從來沒想到過。
還有孩子突然厭學時,應該注意“隱匿性抑郁”,這對于我這樣的心理學小白來說也是全新的概念值得學習,另外談到長期沉浸在手機的世界里會造成數碼性癡呆,看完后自己都嚇了一跳,回想下自己對手機的依戀,以及長期過度使用手機后對自己的影響,確實開始警醒,這也是本書給我帶來的收獲之一。
總之,這是本值得推薦的好書,會達到開卷有益的效果,個人感覺等真正全部深讀后,無論從自身,還是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都會產生很大的幫助,說它是自救指南確實是實至名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