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整體性學習方法注重靈活,不能教條主義
所有的學習順序可以調整,資源消耗(時間、金錢、關系)可以變化,不能拘泥于前文所述。步驟之間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躍、間斷。可以邊理解邊獲取,拓展之后可以先應用。所有順序可以在階段的首尾相連部分并行。
P2:整體性學習是完整的木桶理論,不是長板理論
整體性學習的六個主要階段踐行程度完全是符合木桶理論的,學習的能力水平取決于最低的那塊木板。如果你熟練掌握一門技能,那么這個就是你的長板,是你可以用來生存的手段,也是團隊里的某方面高手。而整體性學習不同,如果一個環節不能熟練掌握,那么整個方法就存在漏洞,學習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P3:獲取信息三法,堅持學習,大量閱讀,記筆記
時代在變,唯學不破。恐怕再也沒有比投資學習而獲得收益更大的投資活動了。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樹都有年輪,我們除了皺紋還有啥?不記,皺紋再多也沒用。
P4:先理解,再進步
很多人在理解階段不進行深究,只是囫圇吞棗,一味求量。這就導致后期探索出錯率大幅升高,浪費在糾錯階段的時間就不斷增多。總之,前期理解不扎實,后期應用就有漏洞。加強理解有兩種辦法,一個是慢,一個是換。遇到疑難慢下來,仔細斟酌反思。實在不行就換學習材料,找能理解的材料最好。
P5:理解是軀干,探索是靈魂
探索階段不好的表現只有一種,就是缺乏足夠的靈活性。當我們掌握了一個新的知識,但是沒有或者不會將它與其它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這就導致用已知理論在非常規背景下就束手無策。
P6:既要天馬行空,又要嚴謹辯證
糾錯時發現自己的錯誤太多,這就是糾錯階段不熟練造成的。糾錯做得不好表現在常常不能發現自己在某個主要的看法或問題上是錯誤的。我們在探索階段是運行思維天馬行空主動聯系,而在糾錯階段就要辯證思考自己的聯系是否經得住實踐的考驗。
P7:真理來自于心手相合。
應用階段的不足表現在不能很好地在現實中運用所學知識。華麗的理論絕不會保證指導高效的生活。真正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準則應該是知行合一而得出的。解決應用不足的唯一方法就是:做。拋開書本,出去實踐,接觸生活,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