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戰亂紛飛的晚明,滿目瘡痍,民不聊生。那些殘存的朝廷勢力,既失了勾踐般臥薪嘗膽、誓雪前恥的恒心;又沒有項羽那樣拼盡全力、慷慨赴死的豪氣。這些貴族士子們來到婉約的金陵,偏安一隅,于筆墨里 酒杯中,豪情萬丈 揮斥方遒,借此逃避現實的茍且悲憤。
此時的金陵城出現了虛幻的繁華景象,秦淮河畔的脂粉氣息如雨后春筍,愈加濃烈。那些奔逃至此的達官貴人,在此一擲千金,醉生夢死。
俗語云“寧為太平犬 莫作亂離人”達官貴人都不能幸免,貧苦百姓更是身為魚肉,任人宰割。尤其那些戰亂中與家人失散的女子,或為生計所迫,或為拐賣逼迫,輾轉淪落青樓者,不計其數。
袁寶兒就是這樣被賣入一家歌樓的。她的出身來歷,后人無從得知,只道她那出塵堅貞的性格,是秦淮歌妓中少有的。這些淪落青樓的女子,有以色侍人的美人;有才藝出眾堅持“賣笑不賣身”才女,袁寶兒更為甚之,她從不陪客人逗樂,可謂“不賣身也不賣笑,只賣歌聲而已。”
每有演出,她端坐在桌前,手執琵琶,輕啟朱唇,歌聲裊裊,余音繞梁不絕,聽得客人如癡如醉。袁寶兒生的柔美可人,卻不肯輕易露出笑容,當真是個“不賣笑”的冷美人。
但她憑著絕妙的歌喉和無雙的樂技,吸引無數文人雅士的目光,所以即便她不茍言笑.賓客們依然爭相捧賞,當時她的名氣僅在李香君、董小宛等名妓之下。
-2-
一年后清軍揮戈南下,南明王朝分崩離析。南京城破時,袁寶兒與其他姐妹們逃出歌樓,隨難民潮涌動。一路烽煙四起,姐妹們失散了,她再次孤身一人。后來輾轉流亡的袁寶兒,在他鄉與曾經歌樓里的一個樂工不期而遇了,故人重逢,一時喜極而泣,恍如隔世。
患難與共的二人,漸生情愫,結為夫妻。為了糊口,二人邊逃難,邊找茶樓酒館賣唱,一路逃亡至福州。在這里袁寶兒遇到了昔日姐妹葛嫩娘,當年在秦淮河畔,她二人性情最為相投,如今見寶兒落難,葛嫩娘主動收留了他們,她夫婦二人這才有了一個棲身之所。
那時葛嫩娘夫婦正協助福州將領,籌劃守城大計。袁寶兒雖不如好姐妹那樣文武雙全,也積極投身于備戰的準備中,幫著縫制戰袍,籌集軍糧??上В灞褎萑缙浦瘢m然福州眾將竭力抵抗,但終寡不敵眾,福州城破,堅貞不屈的葛嫩娘夫婦血灑疆場。
袁寶兒夫婦親眼目睹昔日友人,全力奮站、城破慘死的情景,悲憤交加,猶如經歷剜心之痛。山河破碎,遍地狼藉,大明江山已轟然崩塌,他們知道再無處可逃了,便開始北上返鄉。
一路上他們仍以賣唱為生,把葛嫩娘的壯烈事跡編成了曲詞,從此只唱這一曲,一遍又一遍,途中聽眾被深深震撼,紛紛垂淚,也激勵了那些有志之士反抗清兵的決心。
-3-
途徑杭州時,他們夫婦行徑被清兵查覺,縛于公堂之上,提督威逼他們獻唱一曲。他二人面不改色唱起了那支歌,清兵提督勃然大怒,下令將他倆當場亂杖打死。直至氣竭之時,袁寶兒仍然唱著歌頌葛嫩娘的歌,現場清兵無不震驚。
童年時看國民熱播劇《還珠格格》,紫薇和小燕子臨刑前,在囚車里當街高歌,那份從容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不過后想只是電視情節罷了。那時還不曾知道,當真有這樣刀棒加身而面不改色,慷慨悲歌,從容赴死的女子。
昔日她是那冷面待客的青樓歌女,鶯聲燕語,無數三教九流趨之若鶩;而今她為身陷敵營的亡國難民,慷慨悲歌,當場清兵聞聲膽戰心驚。身逢亂世是她的不幸,她卻用柔弱之軀下的錚錚傲骨,書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身世悠悠何足問,留得傲骨向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