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講究“謀定而后動”,但我覺得這樣的概念只適合于大資金大軍團作戰,比如美團要介入打車業務,這無疑是大事,肯定得謀定而后動。
而對于大多數缺乏行動力的個體來說,過度的謀劃反倒不如動了再謀,邊干邊謀。
很多人問我關于創業類問題,有些靠譜,有些不靠譜。靠譜的問題一般來自行動之后的反饋,不靠譜的問題一般來自空想??梢姾芏嗳说闹\劃是不靠譜的,三天想不明白的事,就不要想了,你的見識就局限在那兒,關靠空想很難有突破,倒不如做了之后看看效果再想。
所以做事情適度謀劃就好了,更重i要的是保持大方向正確。那么問題來了,如何保持方向正確呢?這就涉及到營銷戰略的問題,今天只講兩點,黃金法則和營銷框架。
黃金法則=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
那個每天早上說60S的邏輯思維其實一點都不邏輯,凡事從為什么想到是什么想到怎么做才是最好的邏輯。
因為黃金圈打通了人、事、物最本質的三種邏輯。
當你想通了“為什么”,就打通了因果邏輯
當你想通了“怎么做”,就打通了先后邏輯
當你想通了“做什么”,就打通了主次邏輯
如何想通為什么呢?
一靠“5 why”分析法,由豐田佐吉提出,后在豐田汽車公司廣泛使用。就是連問五次為什么,通常就能找到事情的根源。如果連問五次為什么都跟利益無關,那就不要去做。
二靠卡迪爾坐標,由卡迪爾提出,從命題、否命題、逆命題、逆否命題四個角度權衡利弊。
【命題】做有什么利益
【否命題】不做有什么利益
【逆命題】做有什么弊端
【逆否命題】不做有什么弊端
如果利大于弊,為何不做
如何想通“怎么做”
用3A原則(即是否Availability 吃得到、Affordability吃得起、Acceptability容易吃)評估人、事、物,三條都符合才要認真對待,不符合當玩好了。
如何想通“做什么”
A、二八法則
社會上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著百分之八十的財富。80%的銷售額來自20%的產品或顧客,所以先做那20%能決定80%結果的事情
B、時間管理四項限
把工作按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劃分為四個象限
1象限是救火象限,重要且緊急,不得不做。
2象限是質量象限,重要但不緊急,決定未來
3象限是蒙蔽象限,不重要但緊急,刷存在感。
4象限是資源象限,不重要且不緊急,浪費生命。
營銷戰略框架
營銷戰略框架=認準買家、滿足需求、獲得回報
流量、客單價、轉化率什么是二什么是八?有購買力、購買意愿的客戶群就是那80%,“找準買家”就是這一點,“滿足需求,獲得回報”就是整個系統的本質。
有人也許會說了,你這戰略框架怎么執行呢?這以后會講到落地執行的獨孤九劍:取點、布線、構面。所謂“取點”,取的是二八定律的點,“布線”布的是“光韻效應”的線,所謂“構面”,構的是結果導向的面。做這行這么多年,感覺到沒有什么比這套理論好學易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