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做自媒體,沒有那么輕松,的確,我一直要想出來哪些文章適合發表出來,為第二天的思路做好預想,看書做輸出,并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挺忙的。
不過這對我自己來說是利大于弊的。
做公眾號、頭條號,尤其是做一個活躍度高的頭條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知道形形色色的焦慮。
我收到比較多的信息,是讀者向我反應,自己年輕的時候,不懂事,沒有好好讀書,即使父母各種勸阻,也拿他沒有任何辦法,年紀輕輕,就出社會打工了,打了工才猛然醒悟,一個人如果沒有相對應的學歷和文憑,想要出人頭地,簡直是太難了。
但知道這個道理,已經太晚了,想要再回去好好讀書,已經不可能的了,于是就只能隨隨便便選一份工作,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不斷在混日子。。。
我相信這樣的人,一定不在少數,我為什么會有如此的判斷?
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好逸惡勞,就是喜歡享受,就是喜歡做簡單的事情,除非有人在關鍵時刻,跳出來和他說,此時此刻的自己,應該做些什么,不應該去做些什么。
我已經畢業5年多了,自己也走了不少彎路,自認為還是有一點點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的,今天就和大家來嘮一嘮。
1,首先,一定要警惕和遠離各種陷阱
如果你經常看我的文章,你就會知道,我有些渾渾噩噩地度日,自認為了不起。
一個人如果學歷不夠,加上家庭條件不好,那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有形形色色的陷阱,在等候著他,如果一不小心,掉入到這些陷阱之中,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這里就很有必要提到一個概念:「試錯成本」。
所謂的試錯成本,就是一個人在走了一些彎路之后,所要付出的代價,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果學歷水平越高,家庭條件越好,試錯成本就會越低,越犯錯,反而能讓他積累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而如果一個人學歷不怎么樣,加上家庭條件很一般,這樣的組合,往往就特別悲劇,因為這意味著,他的試錯成本會非常高昂,一步踏錯,就完全有可能萬劫不復,從此再也無法翻身。
所以,如果你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學歷水低下,那你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務必要警惕和遠離,那些可以讓你快速獲得快樂和幸福的東西。
當有人和你說,他手頭有快速致富,讓你實現財務自由的門路,不要側耳傾聽,而是要立刻把他給拉黑和刪除,這種人,十有八九是傳銷;
當有人和你說,他手頭上有快速獲得知識,可以讓你不用付出任何汗水,就能提高自己的姿勢和水平,你要呵呵一笑,然后把他拉黑和刪除,這種人,十有八九是心靈雞湯導師;
當有人和你說,他手頭上有快速讓你脫單,并且脫單之后,可以讓對象只聽你話的方法,你一定要投以鄙視的眼神,然后把他給拉黑和刪除,這種人,十有八九是PUA。
我一直認為,想要變得更好,就必須遠離那些讓你變得更差的事情。
而我上面列舉的那些讓你變得更差的事情,不要以為離自己很遠。
他們有可能潛伏在我們周圍,如果不加以警惕的話,就會步入到這些陷阱之中。
2,懂得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學習
懂得遠離陷阱之后,我們還得知道,哪里有好東西可以來進行學習。
據我的觀察,很多人常常會誤以為,只有身處在學校的時候,人才能真正靜下心來學習,一旦脫離學校之后,就很難學習了。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一旦畢了業之后,每天除了上下班,回到家里之后,就會躺在沙發上刷抖音,刷知乎的原因。
因為他們就認定了,學習一定要在學校,家里不是學校,所以,在家里不用學習。
但實際上,我身邊那些優秀的同齡人,他們都有很重要的共同點:
那就是無論他們身處于什么地方,只要他們愿意,都會快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之中,而且,他們還非常懂得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學習。
如果你想自學心理學、批判性思維,你完全可以去B站搜索相關的課程;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完全不缺乏可以供學習的資源,我們缺乏的是什么?
我們缺乏的持之以恒的學習能力,以及找到高質量學習資源的能力。
如果你能掌握這兩項能力,不管此時時刻你的學歷水平如何,只要從現在開始,好好自學,不用幾年的時間,你一定會有脫胎換骨的表現。
大部分人心浮氣躁,給他們再多的時間,他們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他們最會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抱怨,抱怨,再抱怨。
3,閉門造車不可取
剛剛,我說很多知識是可以自學的,但我并沒有說,你僅僅依靠自學,就能達到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
你還得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得保持和外界的溝通,因為一個人學習,往往會缺乏參照物,因為缺乏參照物,自己取得一丟丟的成績,就會覺得非常了不起,接著,就會開始盲目驕傲了。
我開始做這個頭條號、公眾號的時候,經常只顧自己寫作,完全不去和同行交流,所以,每天寫1000多字,閱讀量有幾千,就開始洋洋自得了。
后來,在網上和他人交流,發現了我的自滿,于是就和說起其他同行,都是如何自律,如何逼迫自己,來堅持不斷輸出高質量文章的,得知之后,我才幡然醒悟!!!
所以,在警惕和遠離陷阱,利用互聯網來進行自學的同時,千萬不要閉門造車呀。
很多人可能會跳出來說我了,這不是鼓吹讀者,和別人進行盲目對比嗎?比如說看到別人看了兩集公開課,而自己什么都沒有做,然后就開始焦慮。
但這種焦慮不好嗎?我并不覺得,任何可以促進自己不斷變好的焦慮,我覺得都是好的焦慮,就像我看到別人閱讀量3萬多,同樣會焦慮一樣,正是有這種焦慮,我才會拼了命地寫作。
如果什么都自覺良好,沒有一個參照物,那人,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
大家不要成為這種人。
以上。
還有一個地方挺可惜的,我昨天發表的有關基金理財方面的文章,被系統刪除了,想要看的朋友來我的公眾號:暗夜小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