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周我看了好幾部片子,小津的2部家庭電影還有《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以及今天的《年輕氣盛》。
其實大概又有1個月沒有坐下來安靜的打點字了。寫寫自己的心情。說實話,最近我是真的比較忙碌,工作開始慢慢的進入進入正軌,但是仍舊發現會有不斷地事故和意外出現。我開始慢慢的沒有精力去思考了。說沒有時間或許也真的是借口,因為很多時候工作奔波了一天真的是覺得沒有心情再打開電腦寫東西了,于是很多的小情緒就這樣消失在記憶的洪流中。
其實說實話我是個記憶很淡薄的人,現在的我對于高中的很多事情都沒有了記憶。更別說童年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年齡的問題。偶爾自己下班的時候看到小區里鍛煉的老年人,會覺得這樣的老年生活未必是件壞事。但更多的時候,會從坐公交的時候,走路的時候看到老年人的無奈與無助。
大多數時候,公交車上最驚慌搶座的都是老年人,超市里因為便宜兩毛錢的蔬菜而瘋搶扎堆的是老年人,一早等在超市門口等待超市開門買新鮮蔬菜的也是老年人。這些都說明老年人確實是很尷尬的一個群體,尤其是在中國,伺候完兒女還有孫子。似乎永遠沒有自己的時間。
即便如年輕氣盛里2個功成名就的老年人也是看著自己日漸老去的身軀無可奈何。老年人是一群容易被子女埋怨沒有給予很多愛的群體,就像小津鏡頭下的日本家庭,像是李安鏡頭下的中國家庭,都充滿了矛盾與掙扎。身邊的像是姨媽的家庭也有著大大小小的矛盾。
無論是從現實還是影視作品中顯示出的都是家庭的混亂。可是今天看完年輕氣盛,我忽然覺得這大概就是人生吧。年輕人有大把的青春,可是沒有金錢。中年人有的是 責任和重擔,老年人擁有的則只有恐慌的結束和破敗的身體。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人最后都成了普通人,老了會因為身體原因,經濟原因變成一個拖累。這樣看來似乎是很殘酷的,但是我們又很貪婪,一方面想要很多很多的愛,想要做出點什么來證明自己活過,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收獲。即使親如父母子女之間也是這樣,父母因為付出所以想要控制,想要在自己年老孤獨的時候得到孩子年幼時自己給予的一般的愛作為回報。可現實是孩子長大后就成了獨立的個體,這個個體不再是父母的唯一,于是這種距離感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我不知道生小孩的目的是什么,是實際的養兒防老還是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一個藝術品來塑造,但現在這兩種說法都說服不了我自己。養兒防老根本就是和人性在做斗爭把孩子當做藝術品也是在剝奪獨立個體的權利。
很多時候忙到晚上終于歇下來,卻不知道要給誰打電話。于是我覺得或許應該談個戀愛了。但又覺得有些可笑,這樣似乎是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一個不相干的人身上,何況我也知道,根本沒有能夠一廂情愿付出的人。我從小到大身邊沒有特別然我向往的婚姻關系,反倒看到了很多夫妻間因為生活的困窘所導致的重重惡意。我對婚姻甚至于一直抱有悲觀的態度。
我或許是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盡管外表表現的是那么勇往直前。但仍舊覺得人能夠靠的只有自己,即使是爸爸媽媽也給不了我安全感。到現在還是覺得爸爸媽媽重男輕女。姨媽是愛我的,但是因為感覺她自己的生活就是很悲劇的了,所以很多自己的難過也不會告訴她。于是就這樣自己活到現在。
弟弟現在在我的身邊,但是和他也說不出心里的任何情緒。他還是個孩子,一個理解不了生活艱辛的孩子。年輕氣盛里面的演員說我們不該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畏懼上。這句話說的挺對的。有那么多的人注定會消失在我的人生。我也沒有什么好失去的。我現在所擁有的也只有這大把的時間了。
注:這篇文章本來已經寫了1800了,可惜沒有保存,只有重新來寫,但也寫不出本來雜蕪的情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