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生中總會遇到很多選擇,有些無足輕重比如:今天中飯吃什么,明天穿什么衣服;有些則非常重要比如:應該去大城市闖還是在老家待,是考公務員還是自己創業。越是重要越猶豫,越猶豫越難選。心想著既然自己沒辦法了,那就問朋友親戚??蛇@樣對嗎?把關乎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交給別人去抉擇,這簡直就是對自我人生的失控。最終為選擇買單的人是你,而不是你的親戚或朋友。
問題又轉回來了,我們怎么做選擇呢?今天從笑來老師那,學到了一招“量化”。仔細想想用數字進行量化評價其實一直貫穿著我們的一身。考試成績是量化的,公司的KPI是量化的,連一天吃幾頓飯都是量化的。那我們一定也能對選擇進行量化,用數字去解釋運算。當每個選項都對應一個總評分,那直觀地比大小就能做出選擇了。
想要量化,第一步是設立評分標簽,比如:金錢,家庭,個人發展等等,并確定每個標簽的總分是多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應該有不一樣的偏重項目。20-30歲偏重個人成長,30-40歲就可能會偏重金錢。理想狀態下,最好能窮盡且不重復評分標簽,當然比較考驗一個人的分析能力。一旦搞定這步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填入各個標簽的分數,用計算機一算便知各個選項的總分。
這是我的今日所得,如果能給大家帶來一點點啟發,我將不勝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