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開啟項目學習之旅 探尋校本課程奧秘
? ? ?
? ? ? 近日靜寧縣部分教師和莊浪縣部分教師就兩個項目組共計18名教師,齊聚莊浪縣柳梁鄉牛溝小學,開展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充分體現了“在實踐中提高,在行走中學習”的教育理念。
? ? ? ? 六月的牛溝小學別有一番風采,藍天白云,一陣輕風掠過,似一壺老酒,將房前屋后槐花香味送進校園,沁人心脾。教室前的花園中,鮮花盛開,蜂蝶飛舞,更引人注目的是滿樹的桃子杏子。真是“人家六月芳菲盡,山區百花始盛開”!快樂的孩子們驚起校門口池塘的蛙聲,遠處偶爾傳來幾聲狗叫和大牲畜的叫聲。
? ? ? ? “操場上,沙坑里,驢籠嘴,撲克牌。鄉土的氣息,身邊的資源,專注的神情,別樣的思考”開啟了鄉土農耕文化課程,游戲教學的實踐與探究悄然興起。
? ? ? ? ? 農耕課項目是以農耕背景下的農具、農民生活用具、生活設施為主要內容,從文化內涵,學習能力,社會參與等多方面提高學生素養,讓古老的農耕文化,轉化成鄉土課程,煥發時代光彩。
? ? ? ? ? 王老師執教的農耕課——《籠嘴》,讓孩子在結合生活經驗和猜測的活動中,了解到做籠嘴的材料很是廣泛,就在我們身邊,籠嘴的分類以及作用,孩子在探究中,質疑籠嘴與現代口罩是否存在關系,古老的籠嘴雖已淡出人們視線,在資料袋的閱讀中,”驢主之心,本意非善”的寓言,啟迪孩子們思考“ 在生活中學習中,我們有很多習慣需要改正,我們該怎樣做?我們需要“籠嘴”嗎?誰制度建設與籠嘴之間有沒有關系?是一個什么關系?”
? ? ? ? ?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廣,傳統教學模式已顯得力不從心。隨著城鎮化進程,農村小規模學校增多,探索小規模學校發展已是時代的需要,個性化教學勢在必行勢。探索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高年級數學游戲教學項目探究上路了。
? ? ? ? 楊老師執教《旋轉》。樹蔭叢中,鳥唱蛙鳴,學生老師席地而坐,一根竹條,一條繩子,幾個三角板,幾根粉筆就是今天的教學的全部,學生會心的微笑,專注的神情,或聽或思,或畫或談,自然和諧……仿佛將學生帶進了那古老的傳說。
? ? ? ? ? 朱老師執教《圓錐體積的應用》。接到任務后,同學們抓緊組內分工,然后緊張有序地投入到測量計算中,同學們時而搔耳思索,時而動手操作,分秒必爭,誰也不愿落后于人。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之后,最后朱老師用參與率、準確率、效率作為評定標準,選出第一組為優勝組,當然獲勝組可以得到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第一組同學選擇為大家唱歌,悅耳動聽的歌聲飄蕩在牛溝小學的上空。在測量直徑和高的過程中,出現了小插曲,在一次次否定與肯定中,最后達到了共識!
? ? ? ? 李老師執教的六年級數學“神奇的撲克”一課。令人耳目一新,收獲頗多。剛開始,李老師帶領同學們復習時間單位。然后布置小組任務:試發現撲克牌與時間單位的聯系。我很好奇,撲克牌與時間單位有什么關系?我發現學生們也是一掃平日里的平淡而一臉的好奇。李老師提示大家:比如說,一年有四季,而撲克牌有四種花型(紅桃,黑桃等)。同學們似有所悟,點點頭就開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積極參加,似乎連我們這些不速之客都拋之九霄云外。有些說紅黑兩色分別代表白天黑夜;有些說大小王各占半天,所有的數字加起來是一年365天;有些說除去A,每一種顏色12張代表一年十二個月……我很驚訝撲克竟如此神奇!它竟隱藏時間單位錯綜復雜的進率。如果大小王各代表一天竟連平年閏年都可以分開。我也曾給學生們講過時間單位,但學生們被眾多進率牽絆,感覺知識點太瑣碎不成系統,太平淡毫無興趣。相比李老師的趣味教學不禁讓我感嘆,填鴨式的教學已經落伍,“營養均衡”、豐富多彩的趣味教學才是打破平淡乏味的利器!此次莊浪一行,讓我學習到了一種通俗易懂,效率很高的教學手法,頗感欣慰。
? ? ? ? ? “這次實踐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的項目學習才上路,我們要在行走中不斷學習,探索屬于我們的學習方式”課題負責老師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