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原創馬二可
南縣是湘北的一個邊陲小縣。地處浩瀚洞庭湖畔,地勢低而平坦,空氣清新潤爽,土質松軟肥沃。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生態良好。是一塊旱澇保收的風水寶地,是一個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所以,可愛的小龍蝦選擇在這里安家落戶,滋生繁衍。于是南縣又有了個“小龍蝦故鄉”之雅號。
如果你有幸到南縣做客,主人招待你必定少不了一道紅艷艷的,油亮鮮香的小龍蝦。小龍蝦一上桌,熱氣飄繞,滿屋生香。令你乍舌不止,口水橫吞。此時你也舍不得馬上動筷,急忙咔嚓咔嚓地拍照。所以說在南縣這個地方,小龍蝦的出鏡率絕不遜色于那些戲子大腕,
其實,南縣乃至中國原本不產龍蝦。若要尋根問源,小龍蝦最早產于南美和墨西哥,二十世紀流傳到美國日本。至于怎樣到了中國,有著很多不同版本的傳說。我聽到的一個傳說有點意思,真實與否,無據可考,權當是茶余飯后的談資吧。
1937年,盧構橋事變后,日本侵華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并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戰爭,飛機,車輛,船只一齊瘋狂的開向中國境內。當日本人的軍用船只開進中國的江河湖泊時犯傻了。豐厚繁茂的水草擋道,無法前行。日本鬼子傷透了腦筋,絞盡腦汁,多方定案,最后決定,將自己境內的一種水生物大螯大批地投放到中國的江河湖汊,大螯即小龍蝦的前身,繁殖力忒強,生有兩只鋒利的鉗夾,又是雜食牲物種,對于水中雜草作物極具破壞性與殺傷力。他們將大蝥投到中國水域不久,江河湖面浮現了一層蘆葦水草。很快,中國人發現了大螯,也明白了其中的奧妙。中國人恨的直咬牙,于是,一埸無聲的捕撈大螯的抗日戰爭,自發的在民間打響了。后來,日本人想利用大螯疏通中國水運航道的計劃落了空,再后來中國人還發現大螯居然還是一種美食。
傳說是真是假暫且不論,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我們小時候,小龍蝦這家伙很少見。只有在過年抽水干塘捉魚,或是平日里用網捕魚,偶爾地會見到幾只,這家伙個兒大,滿身黑紅,威武地舞動兩把大鉗夾。興許是個兒大的緣故,那時我們都叫它"海蝦"。大人們對于這種水族異類是不屑一顧的,倒是我們這些孩子們的愛物。我們用羊毛線系著提在手里當玩具,養在玻璃瓶里當寵物,還有的把它帶到學校,嚇唬女同學,當惡作劇的道具。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小龍蝦在我們這兒瘋狂地繁殖蔓延,以致于泛濫成災。田間地頭,江河溝渠,到處都是小龍蝦,一場大雨過后,房前屋后的低洼小氹積滿了水,水里面成群的小龍蝦爬來爬出,記得我女兒五歲那年,一次,她鬧著要釣龍蝦,沒法,只好找來一根小竹竿,系上一根細線,也沒有魚鉤,在線的末端牢牢地扎上幾條蚯蚓,再在線中間段系上一個小泡沫塊做浮標,然后把釣線放進水里,望著浮標,浮標下沉,將竹桿輕輕一提,一只龍蝦死死地夾住蚯蚓,往桶里一放,龍蝦一松鉗夾,掉在桶里,就這樣女兒在自家門前的積水小氹里,象模象樣地釣起蝦來,大概一兩個小時候后,女兒興奮地喊“爸爸快來呀!快來,”我趕忙跑過去一看,哇塞,小家伙已釣了大半桶蝦了。再看看女兒,一臉的汗水,一臉的喜悅,那副嘚瑟勁象一個得勝班師的戰士。
那時龍蝦不值錢。也有外地人來收購龍蝦,才一兩毛錢一斤。記得我那時在鄉下養鴨孑,每天早晨收購兩大籮筐龍蝦喂鴨子。鴨子吃了龍蝦生的蛋是又大又硬,一個個象大大的鵝卵石,打開蛋黃是血紅血紅的。可惜現在吃不到那樣的鴨蛋了。
那時人們對龍蝦非常地不友好。不是因為它們不值錢,而是它們喜歡搗蛋調塑皮(南縣方言就是做不討人喜歡的事)。它們在田梗地頭打洞筑穴,使農田的水漏走流失。人們對這些搗蛋調皮鬼恨得牙根直癢癢,只要看到小龍蝦就揀起來使勁往地上一摔,小龍蝦是腿一撐,彈動幾下,一命鳴呼。要不就用鍬用力一拍,龍蝦變成了蝦醬
也有些時候,媽媽為了改善我們的生活,會突發奇想的把龍蝦頭腳都去掉,光剩一團蝦肉炒給我們吃。也許是那時不懂得炒制龍蝦的廚藝,總覺口感不好,都不喜歡吃。
還有一次,媽媽將一盆碩大的龍蝦沾上調和好的面粉,用菜籽油炸了給我們吃。看上去是紅紅的油光閃亮,可放到嘴里一咬,比石頭還硬沒人吃。所以,那時候在南縣這個地方很少有人吃龍蝦這玩意兒。
說到吃龍蝦遠可追溯到江蘇盱眙,這個地方有家家戶戶吃龍蝦的習慣,由來已久。盱眙龍蝦烹制方法獨特新穎,花色多樣,鮮香可口。改革開放之后,他們的這種龍蝦餐飲文化傳到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緊跟著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吃龍蝦熱。
于是,來南縣收購小龍蝦的是一撥又一撥,龍蝦價格也是一路飆升。從一兩毛到七八毛,到一兩塊,三四塊,七八塊,十幾二十塊,一直是居高不下。南縣人呢,釣蝦,網蝦,電蝦,圍蝦,抽水干塘抓蝦,忙得不亦樂乎。一個泛濫成災的物種,短短幾年,幾近滅絕。眼看著龍蝦這'條生財之路就要斷了。咋辦呢?在發家致富路上一路走來的南縣人,從來不缺勤勞,更不缺智慧,有關致富的信息這里有這樣的順口溜“九十年代種苧麻,00年代栽棉花,一0年代小龍蝦”。南縣人既然看準了小龍蝦的廣闊前景,豈肯輕易放過。怎會甘心眼睜睜地看著銀子化成水!野生的龍蝦沒了,就著手人工養殖,經過兩三年的試養摸索,已具規模,卓見成效。
據青樹嘴鎮新湖村村民唐麗香介紹,他們村男女老少齊上陣,家家有蝦田,田田布滿蝦欄,氣勢浩大,規模壯美。老黨員老村支書譚建新一家就養了四十多畝面織的龍蝦。養龍蝦不僅給他們村帶來可觀的收入,更神奇的是龍蝦居然戒掉了村民們的牌癮,沒養龍蝦之前這里打麻將成風。由于養蝦忙又辛苦,尤其到了龍蝦出售的時候,每天凌晨一兩點就要到蝦田里,在事先裝好的蝦籠子里取蝦。為了保證蝦的鮮活成色,都是與人電話預約好,有時一天往返取蝦好幾趟,累是累了點,但手中清點著一疊疊厚厚的鈔票,心也是醉了,哪里還有心思打麻將,久而久之,也就沒人打麻將了。多年來的賭風竟被這搗蛋的小龍蝦給剎住了。難怪南縣人在互聯網上給小龍蝦取了個童趣十足的名字"搗蛋蝦隊長"。蝦隊長喲蝦隊長,你這個蛋搗得好,我給你打一百分。
讓我們把鏡頭切換到三仙湖鎮利群村,段桂芳,一個典型地道的南縣漢子。四十多歲,簡單純樸,之前是一個嫻熟的拖拉機手。"為什么突然放棄干了二十多年的拉貨營生,養起了小龍蝦?"。有次見到他,我這樣問他。他言語不多,不會拐彎抹角,就直言相告:自己年紀越來越大,路上車輛也越來越多。家人為了我的安全著想,一致都強烈反對我開拖拉機。外去打工吧,上有七十多歲的老父母要照顧,父親患有嚴重的肺氣腫,時有發作,稍有怠慢,危及生命,所以脫不開身。我又沒有其他特長與手藝,就這樣跟人家學著養龍蝦。我覺得養龍還不錯,今年我養了十五六畝面積龍蝦,投資三四萬元,:兩三個月就撈回了成本,還凈賺了三萬多元。我喂龍蝦用的是黃豆,萊籽餅,米糠之類的有機環保飼料,無公害。酒店餐館老板和龍蝦商販紛紛定貨。銷路不用愁,明年要擴展規模。今年底子鋪好了,蝦苗不用買了,前期預備工程也無需再投資,預計明年上半年凈賺十五六萬塊不成問題。收了龍蝦還可種一季水稻,平時閑了就近打點臨工,一年下來也有二十多萬,不比外出務工差。最主要是父母看我在他們身邊,有了安全感,心里面踏實,我呢也盡了一份孝心。聽他這么說,我為之震撼,小龍蝦啊小龍蝦,你戒了人家的牌癮,又幫人家盡了孝,你呀!真是太可愛了。
據相關媒體報道,南縣養龍蝦面積已達四十五萬畝之多,年創收十五六億元。據我估算還不止這個數,據了解養殖龍蝦純收入每畝三到四千,同時由龍蝦輻射到的產業五花八門,風生水起。有鮮活龍蝦長途販運業,有龍蝦熟食制作加工業,有捕蝦籠網生產業,有蝦藥蝦料營銷業,還有以龍蝦為主的餐飲美食行業等等,掐指數都數不過來。
茅草街鎮文明村的鄧元紅,人不高大,心志不小。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倒騰販運小龍蝦,從自己一人做起,從小到大,由本土到跨省市,一路走來,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從一條坎坷小路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現在他的小龍蝦也遠銷到國內一線城市,而且走出了國門,今年俄羅斯世界杯的宴席上就有他運送的小龍蝦。而今他的小龍蝦日成交量達六七噸,不但自己創收可觀,也帶動了別人發家致富,解決了本地十多個勞動力就業問題。有一次我問他,干這行很辛苦吧,他說不辛苦是假的,每天起早貪黑,車馬勞頓的。但是我已經習慣了這種忙忙碌碌的感覺,如果現在讓我閑著,反而覺得空虛。我又問他,這些年賺了不少吧。他看著我坦然一笑,做生意嘛總是有賺有賠的時候,就現在來說,我沒把這龍蝦生意當成我一個發財的門道,而是把它當作一種生活,一門事業。生活要過好,事業要興隆,這是我的追求。既然這生意對自己對大家都有益,我會堅持做下去,并盡自己的能力做好做大做強。他說話的樣子輕描淡寫,但寥寥數語涵概了南縣人的那種堅韌與豪氣。
今年五一我去了一趟深圳龍崗。一天,我在寶龍街道同樂園新路閑逛,無意間看見一個招牌“紅翻天油燜大蝦”,店面是新裝修的,人還不少。深圳的龍蝦是個什么味呢?我心里這樣想著,不由自主地進了店,找個位子坐下,叫了一份小龍蝦一瓶啤酒。龍蝦一入口,靠!香辣兼并,蝦肉又鮮又嫩,口味超純正,有南縣龍蝦的味道。老板!你們這龍蝦是從哪里進的貨啊?買單時,我忍不住就順口問了一句。怎么?有問題嗎?老板驚異地反問。沒問題,沒問題,味道很好!我忙解釋。算你還識貨,這龍蝦來自湖南南縣。一聽這話,我饒有興趣地與老板聊了起來。原來開這蝦店的是叫陳隨陳圓的兄妹倆。陳圓最后告訴我,我們雖然是在湖北出生長大,但我們的爸爸,我們的爺爺奶奶,叔叔嬸嬸都是地道的南縣人。我們每年都要去南縣,那兒水好,環境好,無污染,養出的龍蝦個兒大,色澤光鮮紅艷,蝦殼薄而透亮,肉質口感忒好,大受這里的人中意,現在一晚上買一兩百斤呢。以后我們都會進南縣來的小龍蝦,因為我們雖然住在湖北,但我們的根畢竟在南縣。我們也想盡量地為家鄉做點事,也算是以寸草之心,報家鄉三春之暉吧。說得真好,我心里頭不由得連連點贊。
從深圳回來的路上,我是這么想,南縣的小龍蝦固然可愛,其實,侍弄這些小龍蝦的南縣人更加可愛。雖然他們平凡普通,沒有可歌可泣的壯舉,可他們純樸率真,腳踏實地,熱愛自己的生活,也愛自己的家園,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改變自己,也改變著家鄉,彰顯著南縣的美麗。
而今,南縣收龍蝦的季節己過,吃龍蝦還在興頭上。每當夜幕降臨,無論你是在茅草街散步還是在南縣縣城里蹓跶,悠悠晚風中飄蕩著濃濃蝦香。這時叫上三五個朋友,酌一壺老酒,品一碟香蝦,暢敘著家國情懷,談論著有趣的龍蝦故事,也應該是浪漫中的浪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是虛的,只有手剝完龍蝦手才真正留有余香余味,你會忍俊不住的將指頭舔了又舔
養龍蝦,捕龍蝦,吃龍蝦,已成了南縣人的一種生活,一種習慣,一種情懷。
? ? ? ? ? ? ? ? ? 二O一八年七月作于南縣
? ? ? ? ? ? ? ? ? ? ? ? ? ? ? ? ? 茅草街鎮
? ? ? ? ? (? 全文完)? ? 謝謝觀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