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流程:
1.設計研究 2.人物模型 3.定義需求 4.框架和細化
設計過程:
1. 產品開發三原則:可行性、功用性、稱許性
2.為什么有的產品不好用:工作重點錯誤、不了解用戶、工作流程缺失
3.好產品的基礎:目標、心理模型
4.目標導向設計過程:研究、建模、定義需求、定義框架、提煉、開發支持
二.人物模型:
1.模型:用戶的期望、用戶與其他用戶的關系、用戶與社會、物理的關系、用戶與產品的關系視覺化。
2.步驟:
根據角色對訪談對象分組、找出行為變量、將訪談主題與行為變量對應起來、找出重要的行為模式、綜合各種特征、闡明目標、檢查完整性和冗余、指定人物模型和類型、進一步描述特征和行為
三.定義用戶需求:
1.三類場景:情景場景(定義需求)、關鍵路徑場景(設計細化)、驗證場景(測試設計)
2.步驟:
創建問題/表述愿景、探索場景、確定人物模型期望、構建情景場景(人+活動+故事)、明確設計需求
四.設計框架和細化
1.創建設計框架:
?創建交互框架
1)定義產品平臺(網頁、app)、姿態(用戶投入精力:獨占姿態、暫時姿態)、輸入方法(用戶與產品交互方式:語音]觸摸屏。。。)
2)定義功能性、數據元素
3)確定功能組、層級
4)勾畫交互框架
5)構建關鍵路徑場景劇本
6)運用驗證場景完善設計
替代(關鍵路徑某個點的替代,分叉點)、必須使用(不經常、一定使用,需要設計地簡單易懂(如:產品升級))
創建視覺框架
2.細化外觀和行為
3.驗證與測試設計
五.設計流程
1.產品要體貼聰明(人本能:與周圍有意識的生物進行交流)
1)提供相關的信息:與用戶需求有關的信息(搜索燒烤店未果,推薦其他的燒烤店)
2)不要把危險的按鈕與普通的按鈕放在一起(清空按鈕)
3)產品不因為本身的問題加重用戶的負擔
4)及時通知用戶
5)不問過多的問題(會使用戶產生被脅迫感)
6)即使失敗也不失風度(表格提交失敗,需保留部門內容。找回密碼,軟件自動填寫帳號)
7)知道什么時候調整規則
8)承擔責任(及時終止打印過程)
9)幫助用戶避免低級錯誤(轉發文章給好友,彈框突出發送好用姓名,確定是否發送正確)
10)利用計算機空閑時間
11)預測用戶需求(根據用戶操作歷史(上一次操作))
總結:一個真正關心別人的心是如何與其他人打交道的
2.產品姿態:產品的視覺樣式和行為反映產品的使用方式
1)分類:獨占姿態、暫時姿態
獨占姿態:長時間占據用戶注意力
a)鎖定中級用戶
b)使用保守的視覺風格,緊湊布局
暫時姿態:短暫占據注意力
a)細致清晰顯眼地顯示控件
b)記住用戶的選擇
2)網站類姿態:信息類、事務類、應用類
信息類網站:需要平衡「有用信息的顯示密度」和「便于新手用戶搜索」,需要在獨占姿態與暫時姿態中找到平衡,需借助人物模型和行為模式找到平衡。
事務類網站:
應用類網站:
3)移動設備姿態
3.為中間用戶優化設計
//使用頻率低的功能安排地層級深一些
1)新手用戶:想象成聰明且忙碌的人
a)符合用戶心理模型、幫助提示及時消失、功能易發現
2)專家用戶:探索深奧功能
3)中間用戶(不需要提示)
總結:為中間用戶優化設計,幫助新手快速上手,為專家用戶提供探索空間。
4.保持用戶流的狀態(避免破壞用戶的專注度)
流:溫和的快感、感覺不到時間流逝、高效、愉悅感、與產品的交互變得透明、讓用戶直接面對自己的目標、感受不到產品工具的介入。
1)遵循用戶的心理模型:紅色警戒色
2)少就是多:使用最少的元素實現功能
3)讓用戶指示而不是討論
4)慎用對話框:會打斷用戶進程,讓用戶產生被質問的感覺
5)讓必要的工具近在咫尺(導航欄固定、重要按鈕放在單手操作范圍內)
6)提供非模態反饋(清晰地顯示操作的狀態和結果很重要)
模態反饋:需要用戶操作才能返回正常的流程(對話框、彈框)
非模態反饋:不打擾用戶的主線進程,不打擾正常的活動流。(選擇后的視覺顯示告訴用戶可以進行下一步操作了)(關閉時確認保存彈窗)
7)可能性不等同于概率(簡書自動更新編寫的文章而不是詢問是否保存)
8)可視化顯示數據:圖形更直觀
9)反映對象或者產品的狀態(按鈕)
10)避免不必要的報告,除非了解運轉情況讓用戶受益。(默默攔截廣告,不需要通知用戶)
11)為用戶提供模板或者示例
12)區別命令和設置(默認)
13)確定危險按鈕
14)為響應優化,但容許延遲:(0.1響應及時,1s有響應,10s走神可拉回,10s+注意力不在)
15)適度的動效
響應式、沉浸式的;幫助用戶創造心理模型,上下頁面建立邏輯關系;給用戶屏幕外都有內容的感覺,彌補移動端屏幕小,內容顯示少的缺點。讓用戶的注意力注意集中在合適的地方;展示對象與用戶操作之間的關系;
過渡動效會影響效率,讓用戶感到反感
5.消除負擔
類型:導航、模態、視覺負擔
1)導航:標簽頁面的跳轉,嚴重打斷用戶的注意力,中斷用戶的工作流。在當前頁面進行跳轉的越來越多。
信息導航:滾動、跳轉、縮放
無盡模式讓用戶更沉浸
2)模態負擔
3)視覺負擔,過度使用界面元素,過度的擬物化
4)如何消除負擔:
a)減少要去地方的數量
b)提供導航標志:使用持久對象作為導航標志,增強用戶的定位能力;產品使用共同的視覺樣式,保證視覺的連貫性,適當的不同可以避免用戶混亂,幫助用戶定位。
c)提供概覽:網頁由層級結構轉向關聯結構,層級變淺,面包屑廢用;滾動條:便于用戶定位
d)恰當地把控件映射到功能上:排序按照升降序還是最近最早
e)避免層級關系:
f)不要復制真是物理世界的模型(日歷的排版)
g)審視用戶與產品交互的過程:認知、記憶、視覺工作、肢體
6.設計習慣用法形式的界面
界面形式:以實現為中心、隱喻、習慣用法
習慣用法:文字、形狀(能供性:形狀與操作的統一(需要提示與反饋))
7.優化數據輸入、存儲、檢索:
1)輸入:減少必填項、提供防錯機制(相關下拉選項)、程序自動糾錯、為用戶提供非模態提示。
8.運用反饋、撤銷、預覽等防止錯誤
1)反饋:視覺反饋(富視覺非模態反饋、警告授權用模態反饋)、聽覺反饋(負面、正面(暗示錯誤、暗示成功、引導操作))、觸覺反饋
2)撤銷:心理模型(不相信自己犯錯、讓用戶敢于嘗試)
3)對比和預覽:(例:濾鏡),特別適合圖片處理軟件
9.為不同的需求而設計:易學性和幫助、可定制性、本地化和全球化、無障礙性。
1)易學性:
有效功能工作集:最少有效工作集+每個用戶的個人偏好=有效功能工作集
2)上下文幫助和輔助界面:
a)導覽和覆蓋層教程(引導頁、半透明遮罩的文字教程,最多不多于5-7屏)
b)模板:為用戶提供模板
c)占位符和空白提示(404,搜索提示)
d)安裝向導
e)工具提示(hover文本)和覆蓋性工具提示
f)在線幫助
3)可定制性:個性化、配置、特質模態行為
4)無障礙性:
//F型閱讀順序,
10.視覺設計原則
1)視覺界面設計原則:
a)傳達風格/傳播品牌
騰訊云:穩定(提供穩定的云服務)、快速(提供快速訪問)、安全(安全可靠地儲存每個用戶數據)
b)帶領用戶理清視覺層次
c)保持清晰的視覺結構和流
d)在特定屏幕上告訴用戶能做什么
e)響應命令
f)把注意力吸引到重要事件上
g)最小化視覺工作量:減少元素
h)保持簡單:減少元素
2)視覺信息設計原則:
a)加強視覺對比:折線圖的顏色
b)顯示因果關系:非模態
c)顯示多個變量
d)在一個界面整合文本、圖形和數據
e)確保內容的質量、相關性和完整性
f)在相鄰空間上顯示事物,而不是按照時間堆積
g)可量化的數據就要量化
3)一致性和標準化:易學性、易用性,降低了用戶培訓和基礎支持的費用,減少設計師的工作量。
11.移動端交互設計
對于需要旋轉畫面的app最好是用圖標控件
1)瀏覽控件:垂直列表、水平列表、網格
a)水平列表:屏幕邊緣顯示部分遮擋的內容卡片、頁面控制器
2)標簽欄:底部更多icon、水平輪顯(可以左右滑動的暗示)、下拉標簽欄
3)導航欄(navbar)
4)工作區域(濾鏡區)
5)抽屜:安卓里擔任主導航業務的控件,適合最重要的內容只有一類的APP;次要對象放在右側;工具(微博發布,path發布);條目級(右滑);
6)點擊顯示和其他直接操作:視頻軟件
7)搜索:預加載、最近/頻繁搜索建議、搜索發現、語音搜索、自動填充,減少用戶輸入工作、推薦關鍵詞
? // 輸入不是app擅長的,但搜索是不可避免的。
8)篩選、排序:允許用戶重置
9)歡迎和幫助頁面
10)多點觸摸手勢
12.網頁端交互設計
1)導航:一級導航(簡潔有力)
左側導航的弊端:因為人的閱讀習慣是F型,閱讀右邊主要內容的時候會時不時的掃到左邊導航,影響閱讀。(可做收斂)
2)搜索:自動填充與推薦;屬性檢索;分類推薦
3)滾動
4)頁眉和頁腳
5)分頁/無線滾動:快速到達底部或者頁面滾動中的某個位置就選擇分頁
6)移動網頁:自適應/單獨網頁版設計(微博)
13.設計細節:
1)控件:命令、選擇、輸入、顯示控件
a)命令控件:按鈕(操作動作)、圖標按鈕、超鏈接(內容導航)
b)選擇控件:復選框、開關按鈕、狀態切換按鈕。選擇空間不直接觸發動作,動作是通過命令控件來觸發的。
c)列表控件:文字過長不要使用水平滾動,而是選擇換行或者省略的方式。
d)輸入控件:無界輸入控件、有界輸入控件(限制用戶輸入值大小和性質的控件,可以避免用戶輸入無效的值。微調器(購買數量)、刻度盤和滑塊(進度條))
e)顯示控件:滾動條、文檔導航器(小縮略圖)、分割線(可移動的分割線應該借助光標暗示其受范性)、對話框(屬性、功能、進度、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