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閱讀書籍,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眾所周知,一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僅僅局限于對課本知識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提高學生的素質,拓展知識面,就應該了解其在課外閱讀方面的基本情況,從中發現問題,探索如何解決問題,從而提出合理的建議,有針對性地給予廣大同學指導和幫助,努力提高大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質量,引導當代大學生正確合理地進行課外閱讀。
針對當代大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我組同學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做了這個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調查時間:2017年5月16日
調查地點:文E105
調查對象:文學與傳媒學院16語教一班隨機抽取的16名同學
調查方法:采用書面問卷形式(實發問卷16份,收回問卷16份,有效問卷16份)
調查內容:閱讀偏好、閱讀數量、獲得書籍途徑、課外閱讀其它情況
調查目的:通過調查,分析大學生課外閱讀基本情況,找出大學生課外閱讀種類的偏好,找出影響大學生課外閱讀種類的原因。
二、問卷分析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大學生喜愛閱讀課外書籍小說類遠遠大于專業類
在所調查的同學中,喜歡小說類的學生占比例百分之八十一,而喜歡專業類的學生占比例百分之十九。此現象表明同學們更偏向于看自己愛看的書籍,對于自身專業書籍閱讀太少。
2.大學生每月的平均閱讀量較高
在所調查的同學中,每月看0~1本書的學生占比例百分之十二點五;每月看2~3本書的占比例百分之三十七點五;每月看4~5本書的占比例百分之二十五;每月看5本書以上的占比例百分之二十五。但此情況只能代表文學與傳媒學院16語教一班的學生,別班別院學生情況可能會有很大變化。
3.大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方式主要為圖書館借閱。
在所調查的同學中,通過圖書館借閱看課外書籍的學生占比例百分之八十一。
4.大學生看過書后對書的大致內容不夠清楚的理解,閱讀效果太差。
在所調查的同學中,看完書后對整本書內容有很好理解的只占比例百分之三十八;百分之十八的學生看完書后對整本書內容理解比較模糊;百分之四十四的學生不能很好理解整本書內容。通過數據我們暫且可以知道,同學們看書不夠仔細,理解能力欠缺。
5.大學生看書普遍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通過調查表明,同學們看書會做讀書筆記的學生占比例百分之二十五;偶爾做筆記的學生占比例百分之十九;不做讀書筆記的學生占比例百分之五十六。
三、對調查問卷所反映問題的思考
由于客觀條件和個人能力所限,本次調查存在一定得局限性,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問題。首先當代大學生不良閱讀傾向問題毋庸置疑,過于偏愛小說類書籍,文學類及有關自身專業書籍卻基本不去閱讀。針對這個問題,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推薦好作品,引導大學生轉移閱讀方向,多讀書,讀好書,學會欣賞高雅的文學名著,教他們懂得深層次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提高他們的辨析能力、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必要時候圖書館還可以在借閱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閱讀上進行引導,老師可以嚴格要求學生必讀的專業書目,通過改善大學生的不良閱讀傾向,提高其閱讀品位,可以進而引導大學生提高人生品位,對于自己的未來有科學、合理的規劃。
其次,閱讀效果是大學生通過讀書活動提高文化素質的關鍵,指導大學生們把所讀的書讀好,提高閱讀效果,對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學正確的閱讀方法直接影響閱讀的效益和質量。可以通過等多種方式和手段,有計劃地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再次,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來閱讀課外書籍。現今科技高速發展,電子書無疑是十分方便的,學生需要合理利用科技合理利用網絡來閱讀課外書籍。
最后,針對大學生普遍看書不做讀書筆記的問題,我組同學認為,必須先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讓老師嚴格督促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最后養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