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美國電影,劇情,都是與人有關。這似乎是一句廢話,哪部電影和人沒有關系,刻畫的是人物,展現的是人性,只不過有內容深淺之分。
太淺的電影,很容易看懂,比如華麗的動作片,唯美的愛情片,人物一出場說兩句話,看他的裝扮就知道什么性格,從頭到尾都是這幅模樣,所以才容易懂。
有些電影,人物就不那么臉譜化,或許是經歷了某些事情發生了改變,或許是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觀眾看清楚,甚至到結束,我們都讀不懂這個人,這兩部電影,屬于后者。
先說夜行者,男主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膽大心細,從老本行轉業到犯罪新聞報道。單看這兩句話,可以預見男主在事業上的成功,具備新聞媒體報道者所需要的一切素質。
事實確實如此,從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受害者之后,嘗到甜頭的男主一發不可收拾。雇傭了小弟,總是能第一時間趕赴案發現場,在警察到來之前搶占新鮮的頭條。
這是一個有關認真二字的電影,白天沒事做的男主就在電腦面前研究新聞案列,晚上和小弟一起實地進行案發考察,以及短的時間獲得了電視女新聞主編的青睞,這似乎在告誡觀眾,永遠不要小看努力的天才。
本片厲害就在天才二字上。這個職業,碰上好運,能拿打錢,再加上洛杉磯犯罪率居高不下,從來不愁職業的穩定。能從競爭對手手里搶到頭條,只有兩種方法,要么永遠比他快,比他大膽,比他更深入事件的真相,要么就把競爭對手干掉。
比他快?比他大膽?技藝的提高效率遠遠不如直接做掉對手,何況這還是一個看臉的行業。略施小計,男主就成了壟斷的地頭蛇。當然,無孔不入的男主自然不會放過這場意外的車禍,競爭對手更要報導,諷刺意味濃厚。
這個行業,最具價值的永遠都是最真實的,第一手的,最有震撼性的獨家新聞。男主曾經不止一次在警察面前趕到現場,哪怕破壞現場也要用最佳的鏡頭記錄下人為的場面。
只因為更有價值,能拿更多的報酬,更能滿足男主的征服心。見死不救?職業道德?那是什么,能吃嗎?男主的眼中,從來都只有利益和野心,其他的都是虛無。這是一種天才或者說瘋子的人格障礙。
新聞的底線,就是用來被打破的。不把那些束縛拿掉,永遠別想做成行業的領頭人,你不狠心,你不越界,就永遠拍不出震撼的片子。普通人要權衡利弊,考量道德,對于天生有這類障礙的男主來說,這是他的一大優勢。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句話有點太過偏執。普通人生活得也挺好,但是不狠心,不越界,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原地跳高。男主從頭到尾都是臉譜化的性格,冷血大膽,本片作為一部另類的成長片,看這類人如何翻江倒海,頗有趣味。
另一部水果硬糖,主角變成了十四歲的小姑娘。外表稚嫩,內心變態,這是蘿莉為主角的基本定律。腹黑蘿莉總是常見的,不然怎么和體力完勝的大叔進行斗爭?
本片就是蘿莉完爆大叔的復仇故事。一步步進行心理戰術,用大叔先天輕敵的弱點,一招制勝。心理瓦解,事實瓦解,身體折磨,所有的一切都用上了,要的只是大叔承認自己的戀童罪行。
大叔的反應很普遍,什么拒不承認,花言巧語,無所不用,這是臉皮稍微厚一點的男人都有的反應。蘿莉當然不會輕易相信啊,隨便演個戲,看著面前的大爹一臉貪婪,隨后又極其失落的表情,真是棒呆了。
這部片子最后獲得了兩極的評價,男性普遍認為女孩子太過殘忍,而女性則力挺小姑娘。不論如何,男主的罪過不容忽視。我們盡管沒有看到任何限制級畫面,從語言腦補出男主的惡行,他確實十惡不赦。
最后他也在女孩的計謀之下自殺了。這個結局并不出乎意料,達成結局的手段倒是有些意外。一個深愛著初戀的男人,為了不讓初戀發現自己的戀童癖,竟然選擇自殺?
搞到最后大叔竟然是個初戀癖,為了能給十多年前的那個美好的存在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在尚有一線生機的情況下選擇了自殺。這對蘿莉來說當然是達到了目的,但對某些觀眾比如說我是有點失望的。
坐了牢,判了刑,毀了名聲,但是能在最后時刻給打擊自己的人沉重一擊,光是想想就能讓觀眾熱血沸騰。但是這樣一來就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難以收場,一個就是和價值觀不符。
分析來分析去,到了最后才知道這不是什么蘿莉復仇片,也不是大叔受虐片,什么小紅帽戰勝大灰狼,都是很表面的看法,骨子里,它就是一部純愛片啊。
是什???57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