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大事。
《人生大事》在院線上映的時候并沒有去大銀幕前看,直到在電視上看了這部當時不曾關注的影片,才覺得應該寫下點什么,記錄點什么。我所謂的影評,自然是不專業的,無法做到專業派的技術維度解讀。單純從影片的故事性上看,我認為這是一個相對尚可的故事,至少,是打動人的。“白事”的題材,在以往國產電影中出現的很少。對于任何人來說,這是一個敏感而又難以琢磨的話題。從這個維度看,今天這部電影,之所以取得了票房的成功,多少是因為,走到銀幕前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無法置身事外,處之泰然。或多或少,都能從中找到一股莫名涌動的情感。這一點上,它是成功的。
之所以沒去影院現場觀看,是因為我對于劇情類影片往往不太感冒,有限的時間內,能將故事做的起伏勻稱,鋪敘得當是很困難的。這其中既需要抓住消費者的情感,又需要講圓故事本身,在商業的大前提下,很少有能做到的。“生死”的命題太宏大了,難以度量,而帶給人的又往往是不確定的感受和近乎哲理的生命釋義。關于“生死”,總要有一些具象的手段來展映開來。作為商業電影,能看出來這部電影最終推向院線的,也是一部經過取舍之后的故事。以“白事”行業為切入點,將故事圍繞主人公進行串聯,直接具象化了死亡所帶來的結果,打動人,但略顯唐突。能看得出主演們的賣力表演,但接踵的故事和沒有解釋清楚的故事由來,有些讓人不適,交代的沒有那么清晰,也就少了那許多因果。而故事中,喜劇元素的切換也沒有顯得那么順暢和自然,思索片刻,也許是命題所帶來的沉重感, 難以平衡,所以塞了幾個包袱進去;換句話說,也許市場太難以把控了,只講悲傷的,恐怕沒有那么好的前景,所以用一些討巧的成分做個拉升。而后半部分孩子母親的出現,多少讓人有點難以接受,可能是為了結尾沒那么悲傷,但這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強制大團圓的意思。從這一點上說,削減了其部分故事性。以從業者視角出發,并不是先例,在日本影片《入殮師》中也刻畫了一個人生變故后從業入殮行業的人物形象。相對來說,這部片子里所描述的生死之門,某種意義上已經超過了這個命題,而以“死”映襯“生”,是值得借鑒的。
“生死”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能有這樣的作品,是值得鼓勵的,道阻且長,希望可以繼續向上而行。 “白事”是一個無法讓人直視的詞,蘊藏了人的五味雜陳,又是一個規避不了的現實。有“生”既有“死”,帝王與百姓無人可逃。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勇敢,并不妨礙我們向陽。
后記:
印象里,有一年我曾三次陪不同好友去送別家人,現在想來,仍然覺得難以平復。今年送別外公外婆走后,這種情感的牽絆促使我總覺得該拿起筆寫下點什么,就借著片子草草數語了。這是個沉重的話題,也是個值得深思的話題。生老病死,人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