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是一個很多線上課程對消費者許下的一個偽命題的承諾,告訴他們21天就可以培養出一個好習慣,能夠學習到一門旁身技能。
其實,我并不相信這種承諾或者以有限時間作為掌握一門技巧期限的說法。并不是說不可能,而是90%以上的人是做不到。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聽明白了,但實際上只是授課的人弄明白了,所以能讓你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好像”聽明白了,但你真的可以把你明白的信息傳達給另外一個人嗎?如果不行,其實你還是沒有掌握這門技巧。
那么,21天究竟可以給你什么?
- 21天可以讓你覺得這個技能有趣、很酷、有逼格
- 21天可以讓你知道這個技能可以做什么
- 21天可以讓你知道自己是否有這方面的天賦、是否要堅持下去(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 21天可以讓你認識一些跟你可能有同樣興趣的朋友
- 21天可以讓你在這段時間過得充實一點
- 21天可以讓你知道你其實平常并沒有那么忙,你還是有時間學習的
- …………………………
沒錯,21天也許不能讓你掌握一門技巧,但經過21天打卡的人,會有不少比例的人會轉變思維,發現自己原來也是喜歡學習的、能夠堅持學習的。
至于21天空虛度過的人,其實也可以認識到,自己并沒有那么上進。但不進取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做人為什么一定要有目標呢?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有志向的人,世界會亂的!
愛上“21天”的人們,如果真的喜歡上學習這方面的技能,那么:
- 系統。要有自己的節奏、建立自己的體系,不要盲目去堆砌課程和知識,這會讓你事倍功半
- 專注。在自己建立的體系下持續上進階課程和相關課程,切記三心兩意,在一段時間內同時關注多個焦點只會讓這個事情變成興趣而不是技能
- 堅持。刻意練習10000小時不是一句空話,但其實你能堅持刻意練習1000小時,就已經可以看到成果(如果看不到,可能你之前對自己的認識有錯誤了,你其實并沒有天賦)
回過頭來,那么我在弗蘭克的21天課程里面得到什么呢?
順路解釋一下,為什么我用的是“得到”而不是“學到”?
- 我并不是喜歡寫作的人,所以我并不是抱著以后吃這行飯的態度來參加課程的
- 我是抱著研究產品的心態來的
- 我是抱著研究線上課程生態和流程的心態來的(其實也只是好奇心,并沒有想做這塊的想法)
- 我是抱著把這個課程和我之前參加過的課程做對比的心態來的
但弗蘭克的課程的確給了我驚喜和意外,我的確“得到”也“學到”了不少,主要集中在:
- 課程非常體系化。這是我很關注的一點,沒有體系意味著不可能學得足夠深入和透徹。弗蘭克的課程把寫作入門的訣竅形成了比較體系化的框架,根據框架來有節奏地授課,能夠讓學員由淺入深地把寫作這事初步了解和得到鍛煉。這對比很多講21天案例分析的課程來說高了很多倍,只有點但沒有線和面的課程其實沒有學習的價值
2.知識內容很無私。可以看出弗蘭克想把自己知道的內容都一股腦地輸送給學員,這是很多授課者做不到的,可見弗蘭克是以一錘子買賣的態度來授課的(這是褒義詞,學習和總結知識是很艱辛的事情,沒有保留是非常難得的),希望大家一次性出師 - 互動與鼓勵很重要。在21天中,弗蘭克與幾位助教和學員的互動非常緊密,也能主動活躍微信群的氣氛,在簡書上的交流也很活躍。同時,整體的點評和討論主旋律都是積極向上和以鼓勵、贊賞為主的,讓學員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保持熱情、保持積極
- 配套工作有條理。配套工作包括整理群聊記錄、整理音頻和教案材料、點評作業、提醒上課和作業等,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條。在我看來,其實這些配套工作對于課程能否順利開展、學員能否有效學習,比課程本身來得更重要,這就是所謂的“勝負在棋盤之外”
當然也有幾點小建議,我也是希望課程能越辦越好,傳道授業的事情應該支持、必須支持。
- 課程內容還是太多了。特別很多知識點是涉及到“術”的層面,一旦到了“術”的層面,講得太淺反而價值不大,也容易讓學員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畫虎不成反類犬。建議把現在的課程再分拆,把最基礎的框架部分留下,其他技巧、戰術的內容,都細分成更多的進階課程來講,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學會所有的技巧,讓學員選自己有需要的即可
- 作業的點評可以改進。現在的點評缺少量化或者等級標準,總是鼓勵的話其實并不利于學員進步和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有時候的點評是以整個課程的知識點來評判某節課的學習成果,反而會讓焦點分散;作業的布置有時候其實也缺乏標準,導致學員做出來的作業也是五花八門
- 如何讓學員堅持下去。21天后的學習群運營,不妨選擇當期的積極學員來維持,保持這個群的熱度,起碼讓30%以上的學員能夠把這個事情堅持下去
Any way,今晚就要閉營了,這21天其實是個挺愉快的體驗,對于我這個不太愛寫作的人來說也得到了刻意練習的機會,同時也認識了一位老師和很多有熱情、有進取心的朋友。
期待這個學習的氛圍和熱情能夠持續下去,大家寫作的熱情能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