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每個星期都有幾次想著老子今天不干了,愛咋咋地,然后過了一會還是乖乖爬起來去做該做的事。好巧,我也是這樣的!
最近這一段時間,總是不想寫文章,甚至連公眾號的文章也不想更,以前更文的感覺是“啊,今天要更文了!”,而現在想到今天要更文的感覺就是“啊,今天又要更文了啊!”
其實不僅是更新文章,寫文章也是一樣,晚上吃完飯之后本該寫文章了,但是總是想著法子一拖再拖,看看手機,刷刷新聞,最后的結果就是要么寫文章到很晚,要么就是看時間很晚了,算了,明天再寫吧!
寫文章拖延之后,那么自然就會影響其他的事情,比如睡覺之前看書,每天都要發布的頭條號,都會相應的順延。最后就是做完這些事情之后會感覺很累,就好像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一樣,把自己感動的不行。其實呢,不過是自己把該做的事情不斷拖延,導致最后要么不去做,要么做到很晚,和努力沒有半毛錢關系。所以很多時候不是你努力了而沒有成功,而是你以為你努力了而已!
我也能感覺到自己現在的狀態不對,不知道是浮躁還是焦慮,總是感覺沒有好的靈感,寫出的內容很淺,寫文章容易卡殼,然后就不想寫了。回到家之后就想躺在床上,看看電視,玩玩王者,反正不是要動腦子的就行。
貌似我們許多人都會有這種狀態,不管做什么事情,開始一段時間之后,總會對它有一些懈怠,然后就想著自己那么辛苦了,都做了那么長時間了,是不是可以休息一下,然后就放松下來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為什么我們總是會有這種想法呢?為什么我們總是那么輕易的就懈怠了?
表面的原因看起來像是經歷了剛開始的新鮮期,對一件事就沒有那么的上心,也沒有了起先的那股熱情,當熱情褪去,我們還能靠什么去支撐自己的動力?
最根本的原因,其實還是自己“懶”,像我寫文章,發文,總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是不少的時間。這段時間,會是枯燥的,孤獨的,甚至是得不到快感的。它不像打游戲或者看電視,能夠即時得到反饋,游戲勝利,心情舒暢;電影好看,精神得到滿足。而這些事是無法立刻得到反饋,讀者喜不喜歡,轉發多不多,要經過一天甚至兩天的時間去得到反饋,所以這就降低了這些事情的“開心值”。
當然,還有就是由于自己的不自律,沒有什么事情是說不做了,立刻馬上就不做了,總是會有一個逐漸放下的過程。前一段時間,好吧,其實是在去年我還是會堅持每晚二三十分鐘的健身,但是在過年前后的那一段時間,由于這樣那樣的事情,就想著先停兩天吧,等這一陣過去再練,一停,就停到了現在。堅持一段時間的事情突然間全部放下,心里肯定會有愧疚,會有不安,但是今天少做一點,明天再少做一點,漸漸地,不去做好像也沒什么了!
韓寒曾經說過“聽過了許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我們可能也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自己的懈怠,但是就是改不了啊!其實不是改不了,而是你更享受現在這個狀態。不過想一想這個狀態是你當初想要的嗎?
那么怎么才能保持自己一直在狀態,不斷堅持一件事呢?
無論做什么,第一重要的都是心態。想想當初為什么要開始,現在又為什么想放棄,肯定是因為心態發生了變化。當初健身是為了自己自己有個好身材,現在是想引來妹子的歡呼,而一旦沒有人歡呼就會容易放棄了;當初學英語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口語,現在是想在別人面前秀自己的英語水平,而一旦發現秀不起來,也就會容易放棄啦!所以先想想自己當初為什么要去做,心態正了,做事才能順!
保持自律,或者說一點點的保持自律。為什么要“一點點”的呢?因為自律很難,我們總是會很容易就對自己放松要求,然后就一點點的懈怠下來了!既然“懈怠”能夠一點點的積累起來,那么“自律”是不是也可以呢?比如先規定自己每天比平時早起十分鐘,過一段時間再提前十分鐘;每天規定自己看二十分鐘的書,過一段時間看三十分鐘。當做出一點點的改變,發現自己有一丟丟的改變就會很開心,所以改變一點,再改變一點。
每個月總有二十幾天不想上班,這不就是“懶”的另一種說法。
如果沒有躺在床上就能賺錢的本事,那還是趕緊起來去上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