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播讀書,今天繼續和大家一起共讀的這本提升溝通能力的經典作品《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
前面講到,“措辭菜譜”的三個步驟,不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揣摩對方的心理、考慮符合對方利益的措辭。掌握了這三個步驟,并切實運用到生活中去,就能夠大大提高“Yes”的可能性。
那么,在揣摩對方心理后,如何找到符合對方利益的突破口呢?作者在這里提出了7個方法。分別是“投其所好”、“儆其所惡”、“選擇的自由”、“感謝”、“被認可欲”、“非你不可”、“團隊化”。在這里,我挑選了平時生活中最常用到的4個技巧和大家一 一分享。
01
突破口1:投其所好
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管用的一個措辭突破口。如果你在商場看中一款襯衫,店員卻告知“抱歉,這種襯衫只剩這一件了。”你會怎么想?
可能會一下子產生“會不會是別人挑剩下的” “恐怕有很多人試穿過”的印象。如果店員換一種說法,例如:“這種襯衫賣的特別快,這是最后一件了。”
你又會怎么想?大概心里就會盤算著“要是流行,我也想買” 甚至有“最后一件了,不買就沒了”的緊迫感。這樣的措辭就是成功利用了“投其所好”的突破口。如此一來,拿著襯衫去收銀臺結賬的人也會變多。傳達同樣的內容,如果使用不同的措辭,對方的接受方式和行為就會發生變化。
店員的目的是“希望顧客消費”,但不能直接說出來,而是在揣摩了顧客的心理后,采用“投其所好”的措辭。
以“投其所好”的形式提出請求,對方一般都會樂意接受。只要意識到這個突破口,就能讓對方高興地聽取自己的請求。可以說,利用“投其所好”,既能獲得對方的好感,又能實現自己的期望。
02
突破口2:儆其所惡
這個措辭突破口能形成強大的強制力,在揣摩對方心理后,將對方最不愿見到的結果傳遞給對方以強制對方的行為。傳達出這樣的信息就是“儆其所惡”,這對難以說服的人有一定效果。
餐廳里有幾個跑來跑去的孩子,服務員走過去提醒正在閑聊的家長:“為了避免打擾其他客人,可否請你們讓孩子坐在座位上?”
這句話說完,家長們只是向服務員瞥了一眼,然后就若無其事地繼續談論自己的話題,并沒有起身管孩子的意思。
店長注意到店里的吵鬧,從后廚走了出來。聽服務員講完情況后,走到家長們面前對正在討論的家長說道:“剛做好的菜很燙,如果端出來的時候被撞撒了,會給孩子造成很嚴重的燙傷。可否請你們讓孩子回到座位上?”
家長們先是面面相覷,隨后不是喊孩子回到座位上,就是自己起身去接孩子。
家長們就算不在乎孩子會打擾到其他客人,也不希望孩子被燙傷。這就是“儆其所惡”的措辭突破口。
“儆其所惡”的措辭給人傳達“因為有這樣的壞處,所以不要這樣做。”的信息。有時會顯得帶有強迫性。需要注意選擇使用場合,并避免連續使用。這是措辭的最終手段。
03
突破口3:選擇的自由
這個措辭的關鍵在于,要給出兩個合適的選項,既能夠引導對方,同時又不會留下被迫感,無論對方選擇哪個,自己都能達到目的。
比如,在餐廳剛吃完飯的客人,聽到侍者問:“要不要來份甜點?”此時,如果喜歡甜食的人,可能就會叫一份甜點,但不是特別喜歡甜食的人,大概就不會叫。
如果侍者這樣問:“甜點有芒果布丁和抹茶冰激凌,您要哪種?”有些人就會不假思索地做出選擇,比如“要哪種呢...芒果布丁!”面對兩個乃至更多的選項,一般人都會下意識地從中做出選擇。這就是餐廳通過給顧客“選擇的自由”收獲的銷售額。
歸根結底,這種“選擇的自由”是由對方決定如何選擇,所以對方能產生“自主選擇”的意識,被迫的感覺就會減少。也就更容易回應你給出的問題。
04
突破口4:感謝
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時候僅憑一句“謝謝”,就能拉近自己與對方的距離,使對方很難說出“No”。
這個措辭就是利用了這一點,當提出請求后,趁對方還沒有做出任何思考和決定的時候,就說出“謝謝”,人就會在一瞬間隱約產生信賴關系,所以不好意思拒絕。這種情況也可以用心理學上的“互惠式好感”來解釋,即“一個人接收到好意,就會產生向對方回報以好意的心理”。
記住了這些措辭突破口,在遇到問題時,不妨利用掌握的“措辭菜譜”試一試,看看當你改變了自己的措辭后,會不會收獲不一樣的效果。
比如,你想邀請意中人一起吃飯,但對方好像經常受到邀請,所以你一直不敢開口。怎樣說才能成功呢?
男女開始親密交往的第一步,就是一起吃飯,但邀請的時候應該怎么說,真的很難。
“一起吃頓飯吧?”這樣的單刀直入,得到“No”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不如使用“措辭菜譜”,來提高“Yes”的可能性。下面我們來想一想。
步驟1:不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
步驟2:揣摩對方的心理。
例如,假設對方的情況是:“經常受到邀請。” “喜歡美食。” “想去平時去不了的地方。”
在此基礎上,確定步驟3:考慮符合對方利益的措辭。
如果利用7個突破口來思考邀請詞。你會選擇哪個突破口進行分析邀請呢?
運用投其所好的措辭:某某餐廳開業了,現在客人還不太多,要不要一起去嘗嘗?
或者是投其所好加上自由選擇:某某餐廳和某某餐廳,你想去哪里一起吃個飯?
既然是邀請喜歡美食,又經常受到邀請的人,那么在餐廳的選擇上就要花一番心思了,新開的餐廳吸引力會大一些,常去的就不能作為備選,因為受邀方“想去平時去不了的地方”。在發出邀請時,首先充分考慮對方的情況,然后找出符合對方喜好的地點,最后運用合適的突破口擬定好你的邀請措辭。這樣發出的邀請,雖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得到“Yes”的答復,但比起“下次一起吃飯吧!”這樣的措辭,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人總是容易下意識地直接說出“心里所想”,但往往并不能成功。如果是重要的請求,在“揣摩對方的心理”之后再說出來,就能夠有效提高“Yes”的答復。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者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