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分享了如何構造自己的興趣領域,找到自己的閱讀清單。那如何在設定的時間達成讀書目標呢?網上很多博主會曬,自己一年讀300本書,底下評論都是不相信、不可能。那真的不能達成嗎?通過一段時間的踐行,我覺得一年閱讀200本書,并不難!
以前我的讀書方法就是逐字閱讀,從第一頁翻到最后一頁,其實最后也沒記住核心的點。如果是無目的讀書,那用什么方法都無所謂,但大多數人讀書,肯定是想通過閱讀,來提升某項技能,或者解決某個問題,滿足某種需求。所以,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就能提升閱讀量,當你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肯定會產生質變。
那實際上,大部分非虛構類的書籍,只有20%的核心內容,而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需要的核心提煉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實踐,才是更加有效的。
那我目前的閱讀方法有四種:暫停思考法、快速閱讀法、主題閱讀法和深度閱讀法。我會根據自己定的書單,先整體進行瀏覽,然后劃分使用不同的方法去進行閱讀。
暢銷類的書我使用的是暫停思考法。我會大概翻一下書的介紹,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目錄,進行翻閱。如果讀到對我感觸的點,我會馬上合上書,停下來思考,為什么會給我啟發?給我的啟發是什么?我要怎么做?然后把自己的靈感記錄下來,也是積攢自己的輸出素材。
對于自己讀起來比較順暢的書,我用到的方法是快速閱讀法。這里要借助一個工具,叫做九宮格筆記法。先看書籍的目錄,從目錄中提取9個問題,然后針對這9個點,展開閱讀。同時還可以記錄下,金句、啟發以及行動。
讀書的關鍵,不在于你記下整本書的內容,而是在于你能從書里汲取到多少有用的內容,提升你的認知,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主題閱讀是可以提升閱讀的廣度。就是在我進行跨學科或跨專業了解的時候,我會先找到該專業或領域的書籍,從書里找到關鍵詞。那關鍵詞怎么找呢,可以從封面、序言、目錄和結尾進行提煉。很多書在封面,出版社就會寫明,這本書的要點什么。那我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問題的關鍵詞有哪些?關鍵詞之間如何聯系?然后去書里進行解答。這樣就能對某個專業或領域快速了解了。
最后是深度閱讀,那前提是至少對某個知識有足夠的了解。閱讀的核心必須圍繞兩個字---理解,并且還需要去使用,理解后的內容。我們針對的并不是某一本書,而是針對“概念”。理解某個概念的過程中,如果它讓我們感覺到力量和價值,這時候就可以深度閱讀了
不用記住所有內容,只要把概念理解到位,能產生更多的關聯,能在多個場景中運用書中的核心概念,就是記住這本書的內容了。
最后還給大家分享一個在會議和課程上用到的筆記方法,叫做五星筆記法,也是帶著問題做記錄,幫助挖掘隱性知識,然后轉化成限行的思維模型,再不斷去踐行踐行。
? ?核心內容是什么?(簡介、百度、領域思想)
? ?邏輯是什么?(老師講述與自己的邏輯,學習組織和思考過程)
? ?疑問和啟發是什么?(課堂上產生的疑問,聽課產生的啟發)
? ?背后的思維模型是什么?(可能涉及的思維模型)
? ?可以應用實操是什么?(進行下一步行動)
現在也有很多人,相對于讀書,更加喜歡聽書或者聽課,想給大家的建議是,少聽“是什么”和“如何做”的微課了,除非是那些頂級大神講授的課程。其他課程參考一下即可,或者學習一下講課人的講授方式就可以了,不用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從頭聽到尾。
因為如果你知道了他要講什么概念,你可以通過快速閱讀的方法理解這些概念,可能只需要花你一兩個小時,但絕對比你聽一個系列課程要快,效果也要好很多。
所以,要想高效閱讀書籍,先設定清晰的目標,然后通過有效的方法去實踐和優化,一年讀200本書,就很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