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這樣的話不是危言聳聽,關于影視劇爛尾的問題,我還真的沒有想太多,畢竟這類事情發生過很多次了。
但是今天有位網友給我文章留言,讓我很受啟發,網友說:爛尾看得我好難受,有一種賺夠了就爛尾的感覺。
這句話很簡單吧?但是你琢磨一下里面的意思,真的包含很多內容。我之前真的沒有往金錢方面去考慮問題,僅僅是覺得導演對于劇情的把控能力不強,或者是因為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內容刪除太多,才讓《掃黑風暴》有爛尾的嫌疑。
但是這位網友的觀點一拋出來,那就是非常露骨的說法了。為什么會爛尾?因為一開始設計的就是爛尾,著急賺錢,先拍攝一個很宏大的開頭,吸引大量的目光過來。
播放量瞬間破億,這一下就成了熱點。你看我隨便寫寫文章,只要是關于《掃黑風暴》的,那就有很高的閱讀量。這說明什么,開頭真的太火了,讓大家充滿了期待。
但這也是最讓人受不了的,為什么這樣說?如果全劇表現平平,從一開始就很平淡,大家沒有那么高的關注度,也就是所謂的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到最后無非就是一部沒人關注的爛劇而已。
但是開頭很好,中間還有很多懸疑熱點推送,到最后匆匆結束。這樣的劇集對于投資人來說,那是一個好劇。為啥?因為賺錢呢,對于投資人來說,賺錢才是最根本的事情。
但是對于觀眾呢?卻是一種傷害,而且傷害的不僅僅是對于本劇的認可,更多的是對于國產劇的信心。
更有甚者是今天給我留言的這位網友的觀點,那就是出版方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特別是在劇集播出的時候,很多人還專門買了會員,買會員以后又發現還能超前點播,又去每集付費,最后發現爛尾,那是一種什么體驗?
大家很多時候諷刺那種只賺快錢,不考慮長遠的商人是急功近利,那對于這種動輒爛尾的劇集,出版方是不是也算是急功近利呢?
我相信不僅僅是給我留言的這位網友對于這部劇集有這種體驗,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這種感覺。對于同一件事情,很多人的感受相同,只是總結出來的詞語可能不同。那就是一種境界的理解問題。
比如之前我只是理解到爛尾劇會傷害大家對于國產劇的認可程度,但是今天這位網友的留言又拉升了一個層次,和金錢掛鉤了。
這是一種對社會影響深遠的現象,不僅僅是拍劇集可以如此,做很多事情是不是也能這樣呢?虎頭蛇尾。比如說有些咨詢公司,收費前可以全身心地付出,但是收錢后找不到人了。
還有其他收費的社團,一開始玩得很熱鬧,但是錢賺夠了,跑路了。這不都是這個套路嗎?前期認真努力,只為賺錢,等錢賺夠了,誰還在乎最后的結局?
但是我們普通人在乎啊,長此以往下去,這種信任該如何延續?如果連這種大平臺推出的劇都是以圈錢為目的,那我們如何相信我們的國產劇可以走向更良性的發展方向呢?
所以,我說開頭很好,結尾很差的劇集對整個社會的傷害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