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有個一年級的數學老師……

讀鄭州大學出版社的《爸爸的老師》,被生動的圖案和美麗的詩詞驚到了。

不是讀這本繪本,真心不曉得作者任溶溶是何許人也。百度了一下,發現他既是優秀的譯者,又是兒童文學創作者。他曾經擔任過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副總編,翻譯過《安徒生童話集》、《彼得潘》。也創作過許多兒童作品,《沒頭腦和不高興》就是廣為人知的其中一本。

這本兒童詩,用字不多,但瑯瑯上口,韻腳壓的真心好。字用的都是最簡單的字,沒什么復雜難寫的生僻字,卻把整個故事用兒童的語言和口吻娓娓道來。

“誰不知道我的爸爸,他是大數學家,再難的題也能解答,嗨,他的學問真大。我這有學問的爸爸,今天一副嚴肅樣子。他有什么要緊事情。原來去看老師!”

寥寥幾句,有懸念、有鋪陳。原來,作為數學家的爸爸要去看望自己的老師,作為孩子的“我”央求爸爸也要去見“爸爸的老師”。原以為爸爸的老師是個白發蒼蒼的大數學家,卻不料她也是我的老師,在小學一年級教數學。身為數學家的爸爸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彎腰鞠躬,宛若還是一個小學生,感謝老師教了他“二二得四”。原來,不管有多么大的學問,在老師面前永遠都是小學生。

簡單通俗、充滿童心的語言,巧妙的壓了“A”、“AN”的韻腳,讀起來一派天真爛漫、充滿純真和好奇,在傳達了尊師重教、飲水思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教會了家長們“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樣”的道理。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的力量,也是傳統的魅力。這首兒童詩創作時隔幾十年,而今仍能滋潤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那幼小的心靈。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繪本,圖畫的創作者陳美燕頗見功力。水彩畫與數字巧妙的結合,將這首童詩詮釋的很有幾分意趣,讓人覺得妙趣橫生。相信,小朋友們看了畫作,一定會對文字深感興趣。

這幅配圖,是用來詮釋“我的爸爸還有老師?你說多么新鮮!這老師是怎么個人,我倒真想見見。”圖畫中,孩子的眼睛用標點符號“?”和“!”代替,強烈的表達了孩子內心的好奇和疑問。

而這幅父子給老師鞠躬的圖案,既傳神有有意思。爸爸畢恭畢敬的鞠躬,弧度遠遠超過了九十度,孩子注視著爸爸,有樣學樣,是不是傳達了“言傳身教”的含義?有趣的是,父子倆的影子覆蓋了滿滿的數學符號,暗合了爸爸是大數學家的身份。

這幅父子倆坐在二二得四的數學符號上聽課的圖案就更形象了:爸爸的老師手持教鞭認真說著什么,父子倆都是小學生的模樣一道認真的學習領會。學習的內容呢,莫非是“二二得四”?

應了時下雙語教學的目的,這本書除了中文以外,還用英語進行了翻譯,譯者是貨真價實的美國人。相信,翻譯的準確性和語法的正確性應該是很有品質保證。在學習中文領會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學習英文,這大概也符合了當下的“國際化”趨勢。

讀這本繪本,我想起了自己的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老師。有機會回老家,也要帶著孩子去拜訪那位啟蒙老師。或者,教師節,和孩子一起做一張明信卡寄給老師,是不是也很有意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項目在使用mvn clean package 打包的時候出現 com.sun.image.codec.jpeg.J...
    sirai閱讀 2,180評論 0 1
  • 初春時,你探出毛茸茸的小腦袋,滿身稚嫩的鵝黃,對未來充滿幻想,惹人憐愛。 盛夏時,你已初長成,滿身單純的濃綠,本著...
    青梅醉雪閱讀 390評論 6 8
  • 2016年3月22日 version 1.0 2016年3月23日version 1.1 GTD就是Getting...
    大道至簡峰閱讀 72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