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記得,曾走過多少夜路?譬如一條潮濕的紅磚路,梧桐葉子粘在地上,你沿街走過,空氣陰冷,草叢里傳來貓的叫聲;譬如一段崎嶇的山路,石子硌的腳疼,你繞了一個又一個彎,從一處寂靜邁入了另一處寂靜;譬如下著夜雨的柏油路,你一邊抱怨濕掉的鞋子一邊把傘握得更緊一點,雨噼里啪啦,時而汽笛劃過,可你只看得見紅燈綠燈紅燈。再譬如,那條返家必經的巷子,你背著書包走在熟悉的角落里,滿街路燈驟然熄滅,你在黑暗里察覺出一絲微弱的孤獨感。
你能否記起,曾唱過多少歌?你為什么而唱?是為了幾分鐘的快樂,還是幾秒鐘的傷感?是聚會上的半推半就,還是角落里的自娛自樂?你或許為那首歌出過神,而你第一次聽到它,也許是在你每天都路過的那家奶茶店里。它牽引出了一段往事,往事里有昏黃的燈光佇立在轉角;它深埋了一個秘密,秘密使你唱它的時候不免小心翼翼;再或許,它藏著一個面目久遠的人,那個人在旋律里越來越清晰,抑或越來越模糊。
還有還有,你是否細數過自己散落在時光縫隙里的感情,是三分不安摻雜七分期待,還是一半希望勾兌一半失落?是無數晦澀的不可告人的悲傷,還是許多隱秘的羞于示人的快樂?你是懷揣了詩人筆下含恨不得的寄托,惆悵堆積惆悵,還是醒來在窗明幾凈早晨,自在臨視自在?你是懷念故紙堆中的惦記,還是,在埋怨現實的斑駁。
說這么多,并不是僅僅是文思起興的必須,因為這本書,講的就是一個人的夜路,一群人的歌唱,還有零碎的、羞澀的、絮絮叨叨的、真實明亮的感情。
所有文字都最終歸結于記憶,即使是碎片的記憶。我感動于李娟回憶時的姿態,不掩飾的,不慌張的,含羞的,卻坦誠赤裸的。而我,坐在此刻虛假的燈光下,周圍是不相干的人吵吵嚷嚷,已經不記得上一次認真的回憶是在什么時候了。無論是明明白白的孤獨,還是徹徹底底的快樂,在我這里都變得輕薄起來,好像沒有什么珍貴,沒有什么永恒。可是,看她自顧自地寫,自顧自地說,好像無意呼朋引伴,無意尋覓知己,偏偏又扯住了一個個糾纏不清的過往。這已然是我得知的,最溫暖的寫作了。
我樂意說,它是零碎的羞澀的絮絮叨叨而又真實明亮的感情,是因為,或許,我是說或許,我們都曾這樣度過吧。
不是嗎?你難道沒有日夜相守的親人,他們有各種脾氣,你時而喜歡,常常厭倦。你難道沒經歷過狼狽的時刻,比如拖著大大小小的包走在異鄉的街道,正午的太陽讓你窘迫得要命。你難道不曾感受過不可言說的快樂,像是從疲憊的空氣里聞到糖果的香味。你難道沒讀過一本讓你難過又激動的書,你拿著它坐在陰雨的下午,想要傾訴有擔心沒人聽懂。你難道沒有過悔恨,沒有過秘密,沒有讓你感到揪心的人和往事,沒有一瞬間,對自己的憎恨。
《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李娟這一本書,沒有分毫的做作,就像她知道矯飾早就是虛弱無力的。它只不過是在講述真實的生活,講述一個善良細膩的人,她對生活細微到骨子里的感受。它產生于作者敲敲自己的心,終結于讀者牽扯起渺遠的回憶。我不得不悲觀承認,“真實”在如今已愈發稀缺,“交心”更是可望不可即,那么,有共鳴也好,看熱鬧也罷,作為匆匆的讀者,我必須感謝李娟的恩惠,讓我有幸路過一段真實的人生,好像在未來漫長的時間里,都擁有了放聲歌唱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