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價值觀
價值觀是什么呢?在我理解,無非是世界上的各種事物在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比如,有的人喜歡錢和財產,他的價值觀里錢排在第一位,那么任何事情在做決定的關鍵時刻都要為錢這個目的而讓路,這類人會做出比如離婚時轉移財產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有的人喜歡權利,對升職和領導他人有很強烈的欲望,那么這些人交朋友往往具有目的性,傾向于跟那些可以幫助他們最終達到升職目的的人交朋友的做法就很容易理解了,這樣的人往往很重視領導想要什么,對領導察言觀色,這一切都是價值觀導致的。
也有些人重視家庭,大部分是女性,他們寧愿犧牲自己的事業去照顧家庭。在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其他的事情都要讓位于排在他們價值觀第一的家庭。
那么當一個人重視家庭的女性跟一個重視權利的男性結合會有什么風險呢?當這個男性受到外界誘惑,比如跟某某領導的女兒成婚可以提高自己升職的籌碼,那么他就會做出拋棄家庭,追求自己價值的舉動。即使在沒有外在誘因的存在下,這個重視權利的男性也很難會重視女性對于家庭的付出和勞動,因為在他的價值體系里,這些價值并不高。
在每個人心目中,對各種事物都有排名,這些排名的高低是人們在做決定時候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所說的內因。這些事物包括:
朋友
家庭
金錢和財產
權利
職業發展
短期自我滿足感
名譽
愛情
......
而且我相信,這些價值觀——對事物的價值排名,是基本固定,較難在短時間內改變的,但價值觀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在價值觀成長形成期去不同的環境生活,甚至是當價值觀相對成熟的人遇到重大事件和變故,都可以影響人的價值排名,這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你變了”。這里的變通常不指相貌身材的變化,而是思想上精神上的變化,由于對于事物的價值排名的變動而做出了讓人意外的行為。比如一個孩子在離家上大學前很重視親情,但是進入大學后,受到周圍和社會的影響,對金錢和地位的渴望漸漸增長,進而會做出欺騙家人而取得金錢的行為。所以價值觀的觀察要有持續性,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思考不斷的自省才能增加自己的智慧。
觀察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在生活中,人們評價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差距往往都是在評價那些顯而易見的外在表現,比如外貌,身材,財富,家庭出身,工作業績等,但是人與人之間差別最大,把人分成不同類型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不容易被發現和表達,卻需要長期觀察和思考的價值觀。
在我們交朋友,尤其是找人組建家庭的時候,要重視對價值觀的觀察,這樣才會降低對方做出你意想不到行為的風險。觀察價值觀的過程是通過對日常的事情與對話進行思考的過程。比如朋友的狗生病了于是請假在家照顧,同事說不要把狗寵壞了,耽誤自己的工作表現云云。通過這句話可以發現在同事的價值觀體系,工作上的表現遠遠高于對寵物的愛。比如,我本人重視人生體驗,對職業發展的追求很有熱情,我的母親則重視穩定溫飽的家庭生活,所以我去往各地工作,不安分的尋求新職位的做法為母親所不解。再比如,在男女關系中,女發現男經常因為工作忙碌而沒有花時間安排約會活動,一切的約會活動都要女孩去安排,這可以說明男的價值體系中跟女約會活動并沒有工作所得的成果重要,如果在男事業沒有任何變動的情況下,這個女仍可以提供繼續照顧男的生活的價值的話,這段關系是穩定的。但是一旦男事業有任何變動,男決不會犧牲自己的事業來維持這個穩定,而為了維持這個穩定,大多數女會選擇犧牲自己的一兩個價值去維持變動后的繼續穩定,因為這個穩定正是女排名第一的價值。
觀察培養自己的價值觀也尤為重要,最需要做的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多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對任何話不能拿來主義,要在自己的腦中分析推敲辯證思考才會有價值,才不會因為盲從于一些帶有陷阱或者邏輯不嚴密的網上流傳的“真理”而在做判斷的時候曲解價值觀。舉個例子,有些人說如果一個人對父母冷漠,那么將來對你也不會太好,這樣的論斷是值得推敲的,首先一個人對父母冷漠,說明他對原生家庭的價值排名低,但是這是否會影響到對你的排名呢?并不一定會。對原生家庭的排名取決于養育價值、教育價值、金錢價值、交流價值等。對另一半的排名,取決于另一半帶來的金錢價值、娛樂價值和精神價值等。如果你身上有他非常看重的價值,而這個價值是他的原生家庭并不具備的,那么他是否對原生家庭冷漠跟對你的態度并無很大關系。
那么在人際交往中,當一個人有一種價值,另一個人有另外一種價值,人們是否會很舒服的讓別人索取這種價值呢?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是需要公平的,長期的索取或者長期的給予都是很不穩定的結構。只有對等的交換才是穩定的關系。所以穩定的朋友、好的夫妻關系,大都是具有相同相近價值排名或者價值的給予與索取可以互補的人,比如同樣重視金錢的人會走得比較近而且關系穩定,很難想象一個視錢如命和一個任意揮霍的人會成為夫妻(這一點在夫妻關系中表現尤為明顯,因為夫妻共同擁有財產,而朋友間并不是)。比如事業心很強的男人找一個對事業沒有很高要求更重視家庭的女人,男人通過提供金錢為穩定家庭提供物質保障,來給予女人所需的穩定家庭,女人通過對家庭的付出和經營為男人提供穩定的后方從而安心于工作。再比如同樣重視友情多于金錢的朋友在一起出去游玩的時候會更為開心,因為不會出現有一方在計算金錢的時候另一方不舒服的情況發生。所以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吧,這里的分,一定不是基于外貌,身材,財富,家庭出身,工作業績等外在表現的,而是基于人們的價值觀。找到價值觀相同或恰當互補的朋友或者伴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愛情中,人們會因為荷爾蒙的控制暫時表現出超于平時的熱情,這些熱情會暫時讓人們做出與價值觀選擇不一致的行為和判斷,但是日子久了,荷爾蒙濃度漸漸降低,真正的判斷永遠趨向于價值觀判斷,而不是短暫的熱情,在這個時候矛盾才逐漸顯現。
在這里想重點說明,價值觀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它是一個中性客觀存在的事物。可是大多數人卻經常有用自己價值觀去判斷他人的行為,并往往表現出不理解甚至想去改變他人行為判斷的做法。這樣的做法根本上是由于價值觀的不一致性造成的。但是,由于價值觀是不會被輕易短時間內改變的,因此任何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判斷他人行為甚至去指導他人行為的做法,不僅會引起對方的不悅而不會帶來任何好處,而且幾乎是不可能是實現的。舉個極端的例子,希特勒想用武力去改變猶太民族,結果又怎么樣呢?只會帶來更大的厭惡和反抗。對于價值觀已經成熟的人,任何想用武力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為通過批評謾罵去改變他們思想價值觀的做法都是愚蠢而徒勞的。對于價值觀尚未成熟,脆弱易變的年輕人,要學會去保護培養自己的價值觀,多去思考和學習。在與價值觀不同的人合作時(往往占到我們平時生活的90%以上),聰明的做法是尊重他人的價值觀,因勢利導,利用價值觀去引導他們做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情,只有當一件事情是他們自己真正想做的,一個決定是他們自己價值觀的判斷得出的,他們才會真正為之努力。西方圣經里面提到的'Judge?not, that ye be not judged'——“不要去評判別人,不然你也會被別人所評判”,大概就是教導人們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別人的做法。
小結
Briggs Myers著名的心理學研究把人們的性格分為16種,并分析了每種性格習慣表達交流和思考行為的方式。我們可以看成讓人們舒服的交流方法的框架。那么懂得培養、了解、尊重價值觀,我們可以看成讓人舒服的交流方法的內容。了解了這兩個方面,就不容易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產生懊惱和焦慮的情緒,使我們更容易成為擁有平和心態和深入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