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是一個記憶的寶庫,人腦經歷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作,都可以成為人們記憶的內容。記憶力是學習的核心。人腦有很大的潛力,通過一定的訓練,你可以改善你的記憶力,記住很多你以前不敢想象能夠記住的東西。
慢性輕度壓力
什么叫慢性輕度壓力呢?比如說高考生每天都有的緊迫感,就算是慢性輕度壓力的一種。常常鼓勵自己說,“有壓力才能有動力”,然而科學家告訴我們,壓力不僅有害健康,也有損記憶力。并非壓力越大,對人們記憶力的損傷就越大,也就是說,壓力和記憶力的損傷不是成正比的。輕度慢性焦慮,例如每天趕著一門一門課復習的緊張感,會影響大腦回溯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說,會影響人們的記憶力。相反,高度焦慮的時候,比如發生意外,生存壓力會引發大腦應激機制,信息長時間停留,這時候反而會強化大腦的學習過程。
圖形強化、聯想記憶
什么是聯想記憶法呢?簡單地說,聯想記憶法就是搭起一座記憶的橋梁,利用我們熟悉的事物連接新的信息,因而它是一種節省時間并強化記憶的方法和系統。通過想象力把記憶資料的圖像展現出來,運用想象力把兩個以上的圖像生動地聯系起來,把復雜的圖像進行簡化,運用定樁法來更快更牢地進行記憶。在左腦記憶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右腦的圖像記憶功能,充分調動大腦的記憶潛能,真正做到過目不忘!
睡前醒后記憶的黃金時段
睡前的這段時間,可以復習一下白天或以前學過的內容。由于不受后攝抑制的影響,也很容易記住所記憶的內容。并且,睡眠過程中記憶并未停止,大腦會對剛接受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編碼、儲存。所以,睡前的這段時間真的是很寶貴。早晨起床后,由于不會受前攝抑制的影響,記憶新內容或再復習一遍昨晚復習過的內容,則整個上午都會記憶猶新。
復習提高記憶維持率
經驗表明, 如果只學習一次, 即使當時覺得記得很熟, 但9 小時后可能忘記殆盡。但如果不斷復習, 卻可以大幅度減少記憶遺忘量。根據教育心理學家T·布瑟和P·拉塞爾的研究, 復習時間安排的最佳效果是: 第一次學習45 分鐘的內容, 10分鐘后復習5分鐘;1天后再復習5 分鐘;1星期后再復習3分鐘; 半年后再復習3分鐘。這樣復習多次后,再回憶就很容易了,并且多次復習之后終身不忘。
讓大腦得到有效的休息
睡眠毫無疑問是讓腦部休息最直接的方法,而如果時間允許,午睡又是最重要的一環。事實上,午睡是人類正常的生物需求,但要注意的是,白天的短暫睡眠最好別超過半個小時,否則睡眠慣性會讓你在起床后、至少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夠清醒。當人們處于睡眠狀態中時,可以使人們的大腦和身體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復,所以最重要是睡覺,使大腦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歡迎關注高考講堂官方微博!
You should not wait until the last day to study.
不要等到最后一天才開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