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有說過關(guān)于心理賬戶,就是同樣的錢,它早就在你的不同的心里賬戶里面。怎么去理解,下面我舉個例子…
比如,你要買你最喜歡的明星的演唱會的門票,價值200元。
當天你想去看演唱會時發(fā)現(xiàn)你昨天沖的200元的公交卡掉了?那你會因為掉了200塊的公交卡,而不去看演唱會嗎?大部分情況是會去看的。
但是如果你正想去,一摸口袋,尼瑪,買演唱會門票錢丟了,你還會去看嗎??大部分情況,你就不去了。演唱會門票錢都沒了,還去個P啊。。
看,這就是200元在你不同心理賬戶下會有不同的選擇。。
我舉這個例子在說明什么?我這種人想不了多遠,但心理賬戶這個事情到了商業(yè)精英,頭腦精明眼中,那就是無價之物。
比如,鉆石。本來這個是最不值得投資的東西,因為它的材料就是碳,世界上最多的元素之一。。但被商家冠以愛情名頭后,成為了奢侈品。。而且這么多年過去了,那個-----A diamond lasts forever,是多么會用這個人類的心理賬戶,知道它沒什么價值,把愛情綁定,利用你對愛情的心理,賺的不要不要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例子。。
總之,生活中你逃不了商學,不管你是商家,還是消費者,必須懂,商家可以用來拓寬自己的銷路,消費者可以做出最理性的判斷。。
現(xiàn)在說說另一種心理,叫比例偏見。
比如:你去商場買空調(diào),有個產(chǎn)品是2000塊錢,你買它的話,送50塊錢的一個鍋。。人們可能不會買。因為,50塊才占2000塊的多少比例,這點優(yōu)惠算個P啊。。對商家來說可能真的不少了,但消費者可不這么感覺。
但是如果商城把策略換一下:產(chǎn)品還是2000塊,然后說你只要再掏一塊錢,你就能帶走50塊錢的鍋。。這樣,人們買它的概率卻大了很多。。因為,那個50塊錢的鍋,你對比的對象是那一塊錢,這樣看,你會覺得挺劃算的啊。然后在掏一塊錢拿走50塊的鍋。。這是不是很搞笑。。你花2000明明能拿鍋,你不愿意。但是商家變個策略,能讓你花2001拿走鍋。然而你卻很高興。。
不管是上面利用心理賬戶,還是比例偏見。。商家可能僅僅變化一下策略,在不增加任何成本就能讓消費者去買商品。然而我們消費者大部分不懂商業(yè)里面的各種道道,經(jīng)常在不知情況的條件下買商品。。或能讓你多掏錢,而你卻很開心。。
本來我在學投資理財?shù)臅r候,沒想過看商業(yè)的知識,后來我發(fā)現(xiàn),不是這樣。商業(yè)已經(jīng)在你生活中絕大部分,你不明白商家的策略,那作為消費者的你可能就是它們策略下的被薅羊毛,而你也開心的咩咩叫。。
因此商家比你還了解你,這是怎樣的恐怖。。
你不應該學學商學嗎?了解商家的策略,那就是對你自己的錢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