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與表揚

今日小故事

班級里新來了一個新的小朋友叫小Q,是個十七個月大的女孩。第一次進教室小Q覺得特別新鮮到處走走看看,把所有的教具都摸了一遍,也不認生,看見我就笑。雖然才十七個月已經能夠簡單溝通了!新來的小朋友分兩種,一種是進門就要爸爸或者媽媽一直跟著,時時刻刻拉著媽媽的手,另一種就是像小Q這樣,自己能進來玩二十分鐘然后就要找媽媽進教室。小Q拉著媽媽進教室,一起做裝紐扣的工作。第一次做裝紐扣的小Q開始裝不進去很著急,媽媽也忍不住上手幫忙教給小Q如何來做。當小Q終于裝進去一個紐扣的時候,媽媽說:“小Q好棒!”小Q也看向媽媽要媽媽拍手。

父母想一想

我們在夸獎孩子的時候,到底是哪一種呢?是表揚?還是鼓勵?當媽媽說“你真棒!”的時候你是什么感受?當媽媽說“你能夠自己把紐扣裝進去了!”又是什么感受呢?就好比我們在公司里,老板說“你很棒”和“你制定的計劃做的很到位”哪種你聽起來覺得更受益?可能我們在聽到第一種的時候會很開心,可開心過后,會想我哪里棒?天天都有人說我很棒,久而久之就會沒有感覺了沒有進步,而第二種,我們知道我們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進進而做的更好。在RIE的培訓課堂中Deborah老師也舉過一個例子,班里有個一歲多的小女孩在爬上學步橋時很激動的看向媽媽和外婆,在示意“看我多棒!”而媽媽和外婆也很配合在很夸張的鼓掌。試想一下,當小女孩走入小學進入社會獨立了以后,不會有人像現在這樣專門為她拍手叫好的時候,她會有多失落。這,就是“鼓勵”與“表揚”的差別。

老師劃重點

如果家長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去“鼓勵”孩子的時候,或者忍不住表演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把事情用陳述句描述下來。例如“你可以自己把垃圾扔進垃圾桶了”“你今天能自己拿著勺子吃飯了”等等,語氣平和,孩子們是可以感受到自己是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完成某件事的。我們成人之間也可以來這樣嘗試,久而久之,就會養成“鼓勵”的好習慣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