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艾米在漁村
雪草原,是個好聽的名字,不過它不是大草原,而是我兒時家里一塊田地的名字。
我少年時家里田地是充足的,人均有一畝多的田地,那時還沒有Gai革開放,大家主要以耕田為主。
現在不記得一年還是幾年會重新劃分土地了,只記得那塊土地分到了我家里。
別的土地都是寬度很小,長度很長,這塊土地則不同,它寬度很寬,長度不長,所以干活時會感覺特別快,因為很快就到地頭了。
為什么叫雪草原呢?
因為這塊地里長了許多的雪草,一種類似韭菜或小麥葉子的野草。它的葉子是光滑油亮的,它的根系很長,根部有一個類似芋頭樣的小根莖,可以在土壤里扎根很深,而且它極易生長,拔掉的雪草放在土地上,只要土地濕潤,它就可馬上存活。
記得那年種的大概是紅薯,因為有壟,會選天氣晴好時,一家人去鋤草,背著個鋤頭,那時父母都正年青,我跟在倆個姐姐的后面,不用父母說,自己都會主動去做一些事情的。
父母把雪草鋤掉,有時要小心用手去拔,因為土地表面上的草極易斷,但一定要連根拔出,不然一場雨后,雪草很快又會生出一大片的。大有鋤頭鋤不盡,雨水催又生的勁頭。
有時我會幫忙把鋤掉的草,一撮撮揀起來,放去地頭,以免它復生。
即便這樣,地里的雪草仍是除了又長,長了又除,如此反復幾次。還是難以除盡,一場雨后,總會有零零星星的嫩芽從土里鉆出來。
但父母從無抱怨過,總是默默地去勞作。
母親常說“看一家人是否勤勞,去看看他們的田地就知道了,因為勤勞的人田里是不會雜草叢生,野草蓋過莊稼的。”
母親是勤勞的,我們也在母親的影響下,跟著大人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周末和假期里。
每當夕陽西下時,和倆個姐姐背著鋤頭走在鄉間小路上,和風微吹,綠油油的莊稼在拔節生長,田野里有蔬果和泥土的芳香,小蛐蛐兒在唱歌,有蛙鳴一片,現在想起那是幅多么美的畫面。
還記得那年剛好流行格仔裙,正值青春年華的倆個姐姐,一人穿一款長的格子長裙,搭配白色和淺橙色的繡花素色襯衫,我們姐妹三個一起走著,那畫面多美啊!
時光匆匆,夏天過去,秋天過去,一晃這么多年過去了。
前兩年我回家鄉時,坐上從縣城開往家鄉的中巴上。在縣城時,看到車上捎帶了多包除草劑。到了村口,有人在接應,是我認識的人,看那一包包拿下來的Chu草劑,我心里十分感慨,現代人不用除草了,他們學會了省時省力的新辦法。
可為何,我還是懷念少年時那些在田間幫父母勞作的日子,那時認得每一種野草的名字,雪草,刺刺秧,茼蒿……
那時的人是勤勞的,純樸的,土地是肥沃的,人與自然是和諧的。而今天我明白,時代在變化,兒時的時光是一去不復返了,那種辛勤勞作的日子也都成了過去的回憶。
雪草原,你也成了我的回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