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會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同年齡同專業同校畢業的學生,畢業幾年之后,薪資會差別很大。
那么,薪資回報是由什么構成的呢?用一個公式將可以表示:薪資=內在因素(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天賦個人)+外在因素(選擇、出身、運氣)。
先來看看內在因素。知識基本上能在網絡上查到,可替代性也特別高。技能也屬于操作層面的,不具備有稀缺性。能力包括人際交往、溝通、思維能力等,可替代性極低。天賦可后天開發培養,讓自己做到不可替代。
再來看外在因素。選擇如果做對了可以是你重新翻牌的機會;出身是你本來所擁有的的;機會在于你是否能夠獲得重新翻牌的機會。
根據以上分析,一個人想要獲得高的薪資,一方面,需要開發自己的天賦,提升能力,體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需要抓住機會做出選擇。
語姐曾經給我說:一個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這樣才能讓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變得更有價值,回報率才能更高。
而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不就是自己的天賦嗎?
去年,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名叫石昌鴻的本土設計師,用了自己2年的業余時間,重新設計了34個省市的圖形字體設計。作品驚艷了數百萬人,被各大網絡平臺轉發。
2年時間,看似不長。但對于一個天天上班的設計師來說,2年所有的空閑時間,包括午休、周末看電影、外出旅行的休息時間,全部都用在設計圖形文字上面。倘若不是真正喜歡和熱愛,在別人都選擇休息的時間,他又怎么能專心用來設計圖紙?又怎么能設計出另人經驗的作品呢?
在設計的圖案中,每一張畫面的表現能力都那么強,同樣也可以看到設計者的對事物的觀察能力。這不正體現了設計師的天賦能力和價值所在嗎?
這位設計師全憑熱愛,僅用業余時間,不僅設計出被大家喜歡的作品,給大家提供了另外一種美的欣賞,更讓自己的作品廣為流傳。最怕的不就是一個人既有能力和天賦,又為所做的事那么賣命努力。
轉眼間,自己已經即將要畢業1年了。回顧這1年的時光,我慶幸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不是屬于知識和技術方面,而是能力方面。
在采訪時,我需要溝通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理解能力、觀察別人的能力、總結歸納、閱讀積累、快速切入等能力。
在撰寫文章時,每次選題時,問自己的永遠都是這篇文章能為別人帶來價值嗎?雖然每篇文章發布之前,都要修改很多遍。但每當外出開會,聽到同行的人說,我看了你們的文章,對我的幫助特別大。聽完這些,內心總是感動的。因為,我是一個又價值的人。
即便現在,這些能力不是我一朝一夕能完全掌握的,但我在前行的路上。每天走,堅持走,終將有一天,會達我所想要的高度,去到的夢想的遠方。
現在,就去挖掘你的天賦,并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吧。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而且,現在也沒有任何一個職業可以讓你做一輩子。只有能力是在各個崗位之間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