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邀伙伴們來家里小坐,伙伴們第一次過來,很容易被家里奶奶的那幅油畫吸引,于是,又勾起了我對奶奶的深深思念,此時聽著《跪羊圖》我已淚流滿面。
記得母親早早離開,留下五個嗷嗷待哺的我們就全部拋給了奶奶。而后,老五因未斷奶太年幼,終于在親戚的極力勸說下送了人,這也成了奶奶在世時最大最大的內疚和自責。父親沒多久就續弦了,撫養我們的擔子自然落在了奶奶的肩上,那段歲月是艱辛而美好的。現在想想,在那時光里我們度過了最天真無憂的快樂童年,奶奶得用她多大的胸懷給撐起……
那時,四孩提爭相與奶奶擠一張一米五的床,每晚總想被奶奶攬入懷,但那待遇都得按從小到大順序排列,到我這只能有的也是把腳盡量伸長一點再長一點,長到足夠讓奶奶雙腳能把我的腳丫夾住,然后安心地進入美麗的夢鄉。
我總能記得,最早幾年,沒地方賺錢,逢初一、十五奶奶才會舍得買點肉,那肉是來拜佛的,別以為那晚就有葷吃——除非那天剛好來客人。是的,如果沒客人來,奶奶會把肉用鹽腌一下收起來以便客人來時不會顯得太寒酸。姐妹當中大概數我嘴饞吧,每天聞一下肉香,巡一遍肉色,便成了我必做的。于是,我總像偵探偵破案情一樣第一個偵查到肉有了異味,更是興匆匆地跑去告訴奶奶,然后奶奶樂呵呵地笑著。于是,當晚我們真的開葷了,那種喜悅,我現還能映像深刻,嘴角的香那是多少年都不能忘。
后來,開始有地方做農活換點小盤殘,每年的荔枝也能帶給我們些許的收入,奶奶就沒再讓我們饞過。
還有一個,那時,沒什么零食可以吃的。每次村里有孩子滿月或周歲,會每戶分半塊餅,是那種旁邊很硬,中間餡很甜的那一種。切餅的任務總是光榮地落在我頭上,大概是姐姐一向比我弱小的緣故,而我總不負眾望地分得很平均,還是從小到大,開始選時,幺妹總得在那里猶豫老半天下不了手,而我則以此為豪。餅是沒有爺爺奶奶份的,他們總說他們不吃。直到有一天,記不清是誰把餅給掉了,雖然舍不得,但那時的地板是沒那么干凈的,也就只好舍去。我看到奶奶輕輕將餅拾起簡單吹吹,就在角落慢慢地品嘗起來。那時雖很小,但也明白了那是怎么回事。于是,再有餅吃時,我總把旁邊硬硬的先咬掉一口,剩小小一半留給奶奶,并告訴奶奶那個太甜我怕膩!一直到很久很久,我們都長大了,吃餅我還是有這個習慣,只愛吃邊邊。
說奶奶坎坷是對的,在我還沒念完書的時候,父親和繼母都出了車禍離開了,對奶奶的打擊可想而知。孩子,從四個上升到七個,最小的才小學三年級。沒時間去理會別人的眼光,咬咬牙日子得繼續過,只是奶奶的背更駝了。
在我們眼里她卻依然頂天立地,為我們遮風避雨!那段是艱辛的,而我們還是如此平靜……
后來,在小弟的組織下我們都從外面回來圍繞在奶奶膝下,但總感孝心未盡…..
關于奶奶,不是幾個文字所能言語的,不論多久,我們永遠永遠深深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