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看《女友》,上面有篇文章題目是《超級閨蜜,讓我陪你一起老》,開篇有這樣一段話:
每個女孩的生命中大概都會有這樣一個超級閨蜜,她是那個有八卦就立刻與你分享的八卦女,是那個一和你玩自拍就拼命往后躲以襯托你臉大的腹黑女,是那個和你勾著手逛一整天街都不覺得累的購物狂……親似姐妹的我們常在猜誰比較早出嫁,憧憬著我們都要當彼此孩子的干媽。就像電影《閨蜜》中說的那樣,她是你的半個家人、生命中的另一個自己。她勝似家人,甜過戀人……
讀著讀著,我又開始糾結那個想了很久也沒想清楚的問題:我的“閨蜜”在哪里?又或者,我也需要一個“閨蜜”嗎?
我和A相識多年,關系很好,吃飯喝茶聊天八卦,貌似超級組合,可是由于家庭狀況不同,某些話題仍屬于禁忌。
我和B是老同學,我關心她,她關心我,但我們分處兩地,大多數時間只能靠手機互訴衷腸。
我和C有很多共同話題,聊孩子,聊工作,相談甚歡,可是卻無法一起逛街購物,因為喜歡的風格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我和D不常見面,不喝茶不逛街不八卦,但這不妨礙我們喜歡同樣的作家,時常分享喜歡的書籍。
她們都是我的朋友,都是“我喜歡的女人”,可好像沒有一個人完全符合“閨蜜”的定義。
記得幾年前我一個好友出國,別人總會問我她的近況,可事實上我們并沒有經常聯系。后來她的情況是從另外的朋友口中傳出,于是有人意味深長地對我說:“你們倆關系那么好,怎么她都沒跟你聯系而跟別人聯系了?”那一刻,我尷尬極了。我不能表現出無所謂,因為在那人眼里可能會理解為我根本不在乎什么好友不好友的;然而我又實在無法表現出有所謂,因為我的好友不是我一個人的,如果因為這個而“吃醋”的話,我們的友情也變得太庸俗了。居然這樣“被閨蜜”,我真不知該高興還是該嘆氣。
我相信女人之間的友情,但不相信以“閨蜜”二字來衡量友情的深淺和真假。相對于“朋友”,“閨蜜”更像是媒體制造出來的一種概念,一種鋪天蓋地地宣揚,告訴女人們這是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你要跟上時代,你要活得有品味,你就需要有“閨蜜”??墒?,I don’t buy it!
所以,我喜歡的女人們,我的家長里短可能不會全都跟你們分享,我可能逛街喜歡一個人自己去,我可能不是第一個給你的微信寫評論的人,我可能一年才能見上一次你,但你們一直在我的心里,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我非常非常珍愛的朋友,而非“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