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過一個外國教育小故事: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在草坪里學走路,一不小心跌倒了,一雙求助的眼睛盯著媽媽,媽媽學著孩子跌倒在地上,對孩子說:“沒關系,和媽媽一起爬起來!”果真,孩子像媽媽一樣爬了起來繼續往前走。試想:如果中國的年輕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跌倒會怎樣呢?不同的教育方法將會給孩子不同的人生。
一
上午第二節課,韓婉珊上課不專心,為了給她提個醒,我宣布:請韓婉珊把這周所帶的零食交到班級,暫時不能吃,以后能不能吃,就看她的表現了。
剛宣布完,韓婉珊頓時晴轉多云,既而小雨淅瀝,大雨傾盆。
“韓婉珊,過來!”我知道他的倔脾氣又上來了。
“……”正在擦黑板的譚靜怡滿嘴的粵語,也不知說了她什么。
韓婉珊如晴天霹靂,大吼:“譚靜怡必須給我說對不起!”
理智告訴我,我現在不能生氣,但必須壓住她的火氣。
“現在知道不好受了,一堂課這么多次不專心聽講,對老師沒有禮貌,你有沒有給老師說過對不起!回到座位,把今天的事和自己的想法認真地在日記本上寫下來。”我很嚴肅,甚至有些激動。
韓婉珊氣沖沖地回到座位,我讓她回來重走,反復兩次,她總算安定了一些。
第三節課是體育課,我和體育老師商量把韓婉珊留了下來,和她一起留下來的還有作業沒完成的曾子航。
在教室里,韓婉珊一邊寫著日記,一邊流淚,曾子航是個熱心腸的人,忙過去遞紙巾給她。
“你現在一定很恨孟老師吧,那就怎么想怎么寫。”我想讓她寫出真情實感,如果能通過這件事寫一篇好作文也算是錯有所值了。
“我不生你的氣,也不恨你,我是生曾子航的氣!”真有點不講理,不敢生老師的氣,拿其他同學當擋箭牌。
“你哭了,曾子航還給你遞紙巾擦眼淚,怎么又得罪你了?”我已經不生氣了,倒很想了解一下孩子這時候的心理。
“曾子航……”韓婉珊又吼了一陣子,我也沒明白她說的什么。讓她消消氣再說吧。
二十分鐘左右,韓婉珊把寫好的日記往我面前一扔。我抬頭看看她,面無表情:“拿回去重新送來。”
她又把日記拿回座位,重新到講臺前雙手捧著遞給我,我知道這也不是真心實意,只是換一種賭氣的方式。但總算有些改變。
“還生氣嗎?”我心平氣和地問。
“還有一點點。”她的語氣也比剛才緩和了一些。
“到辦公室把我的紅色圓珠筆拿來,慢點找,不要亂碰別的東西。”我要讓她自己慢慢調整心情。
她很快就回來了,把圓珠筆遞給我,能看得出,她平靜多了。
“你再到辦公室一趟,幫我數一數作文本還有多少同學沒有交。”
她很快又出去了,等她回來的時候,我感覺她已經雨過天晴。
面對挫折能泰然處之,這是對當今孩子最難完成的課題。
二
上午第一節課下課后,有一個同學遞給我一張紙條,是黃伴兒寫給媽媽的,意思是在學校受不了,想離開學校到香港去,原因是有同學斥責她,她曾哭了三次。
看到紙條后,我感覺是件大事,在我眼里內向的小女孩出事一定是大事!
第二節課一上課,我就在黑板上寫著:
挑戰←→放棄
我問同學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們的選擇是什么?”學生齊答:“挑戰!”
“我們不可能讓環境適應我們,我們要努力地去挑戰自己,適應環境,有困難是必然的,當自己解決不了時,可以請別人幫忙,但絕不要輕易放棄!”我接著講了好多名人戰勝困難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然后簡單說說黃伴兒的事,鼓勵她挑戰自己。
第二節課下課后,我把黃伴兒叫到辦公室,隨便聊了一會,并給她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每天開心地笑五次。
三
一個周末,家長陸續來接孩子,可是有幾個孩子作業還沒有完成,如果輕易放她們走,勢必不負責任,不僅僅是這次作業的問題,將會影響她們責任感的形成,造成難以彌補的禍患。
我決定把她們留下來,而且和英語、數學老師商量好都這樣做。
這次留下來的學生有不少,呂程華是其中一個。
呂程華的媽媽來接她了,因為呂程華最近好幾次作業都沒完成,一邊做作業一邊啜泣,看到媽媽來了,竟然哭了起來。
媽媽能不疼愛女兒嗎?看到女兒哭泣,趕緊拿紙巾給她擦眼淚,呂程華一邊抹眼淚一邊做作業。
我看到呂程華的媽媽在給女兒擦眼淚的時候,也在抹自己的眼睛,然后走出教室。我想作為媽媽一定心疼了,這是母親本能的表現。
我很快放下手中的工作,來到教室外邊和呂程華的媽媽聊天,一方面想寬慰她,因為天下母親的心都是脆弱的,盡管有時表面體現出很堅強的樣子。另一方面,希望她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對老師的做法認同,都是為了孩子嘛!
呂程華的媽媽看我出來了,急忙擦了一下眼睛,笑著對我說:“謝謝孟老師,她早就需要這樣了,我慢慢等她……”
四
晚修時,我布置默寫三句有關“生命”的名人名言。學生陸續把默好的試卷交給我批改。
黃文把試卷交給了我。她做得的確不錯,書寫蒼勁有力,卷面整潔,應該說正確率也很高,但是因為馬虎丟了一個字。
“拿回去訂正,訂正好之后再重新默寫。”我把試卷還給了黃文。
黃文回位了,沒到20分鐘,黃文把重新默寫好的試卷交給了我,全對。
我把她的第二張試卷壓了起來,沒打分也沒簽字,抬頭問她:“你剛才錯的字訂正了嗎?”
“沒有。”她可能覺得錯了,沒敢正視我。
“回去訂正完再重寫。”我的聲音如往常一樣,想讓她感覺就應該這樣做,很正常的事。
黃文回位了,但明顯看出她氣呼呼的,很不情愿,似乎聽到了她的心聲:不就是一個字嗎?
我沒有理會她,繼續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業。
不到五分鐘,黃文把訂正好的作業交給了我,我給她打了個對鉤,然后說:“可以重新過關了。”
“我剛才寫過了,已經交給你了。”她似乎覺得自己很有理.
“剛才是違規的,必須重寫。記住,讓你訂正的不僅僅是那個錯字,更重要的是訂正不細心的習慣。”我在心里告訴自己不能心軟,所以語氣中帶著嚴肅。
黃文再次回位,可我看到了她滿臉的淚水。看到她,我不由想到自己的女兒,作為一個父親誰忍心看到女兒哭呢?作為一個老師,誰又忍心看到自己的學生淚流滿面?可是為了她的一生,我不能放棄。
我無心批改其他作業,靜靜地盯著她,心里在思索:如果她再粗心,我該怎樣治她,她還能不能承受這種壓力?
十五分鐘左右,黃文把重新寫好的試卷又交給了我,我先抬頭看了看她,她的眼淚沒了,她是一個倔強的孩子,一定是不想讓我看到她流淚。
我認真地批改她的作業,很好,沒有一個錯字,我給她打了一個大大的對鉤,并簽上“孟”字,告訴她:“你過關了!”
我想等她長大了,會明白“過關”有兩種含義:一是沒有了錯字,更重要的是戰勝了自己!
晚修課結束了,我把黃文叫到跟前,扶著她的肩,憐愛地說:“是不是有些委屈?”
“沒有。”她的聲音如往常一樣了,這樣回答如果在半小時以前,肯定是假的,但現在我相信是真的。
“記住了,做了不應該做的事,就要付出代價,承受壓力。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黃文是路隊長,我讓她抓緊去集隊。聽到她響亮的口令聲,我為她而高興……
五
一次晚修,我布置了一些“看拼音寫詞語”的作業,學生做完后陸續拿給我改。
黃慧正交給我,李欣也過來了,因為想早批改,她把做完的作業直往我臉前送,黃慧手往上一抬,李欣的作業本掉在了地上。
“你……”李欣有點發急。
“你如果按秩序排在黃慧的后邊,不就沒事了嗎?”我故作生氣狀,對于學生出現這類現象,我習以為常,從來不會為此而生煩惱。
李欣匆匆地撿起自己的作業回到自己的座位趴在桌子上。
黃慧自覺與己有關,急忙過去勸她,可她仍趴在桌上,似乎在啜泣。
“不要勸她,讓她自己勸自己。”我讓黃慧離開李欣的座位。黃伴兒可能是她的好朋友,幾乎是彎腰到桌下想看著她的臉去勸她,我同樣制止黃伴兒。我在心里還是為孩子之間純真的友誼而感到欣慰。
果真沒有人再勸李欣,她仍然在桌子上趴著。
該吃夜宵了。“李欣,把夜宵吃了,然后把碗送出去。”我正改作業順便勸了一句。
“我不吃了,我不想吃。”李欣總算抬頭了,聲音也很平和,我看到她的眼睛有些紅,但不像很傷心的樣子。
“遇到問題的時候,先學會自己勸自己,自己調整自己,別先想依靠別人,這也是個好習慣,一定要養成。”我慢慢地,也比較嚴肅地說。
沒多長時間,李欣就和往常一樣了。
由此,我很自然地想到有幾次李欣的媽媽送她來上學時,一提到她的不足,她就生氣的樣子。
對孩子的確要給予愛的呵護。但這種愛必須要有營養,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有時看起來似乎不仁不義的做法,正是另類愛的滋潤,孩子確實需要在溫暖的陽光下成長,但也應該能在狂風暴雨中搏擊,風雨過后的彩虹最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