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寫的兩篇文章,觀點都在來自于一本書,《拆掉思維里的墻》,古典老師寫的。
書名早就看到過,當時感覺書名有點標題黨,所以一直沒怎么上心。
后來在IP營看到很多人在推薦這本書,感覺有必要好好看看這本書,三天看完了第一遍。
雖說是要拆墻,但書里大多數觀點并非是離經叛道的奇思妙想,還是把你腦子里面曾經想過的、懷疑過的深層次想法,給你一層層地抽出來,讓你用自己的眼睛看清你自己。
比如說安全感。我們追求工作的安穩,這種安全感可能是自我進步的最大阻礙。
在比如嘗試。有趣的人熱衷于嘗試,成功了自然開心,失敗了也是一種經歷;無趣的人只有被逼無奈才開始行動,成功了是僥幸,失敗了就會說“看,我說的對吧,這樣走肯定是錯的”
上帝本來就沒要求你成功,只是要求你去嘗試。
古典(這竟然是真名,不是網名)原來是新東方老師,后來創辦致力于職業規劃的新精英,幫助更多的人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建議你去看下這本書。
這兩天,除了看完這本書,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畢業設計的材料梳理完成。
我有中度的拖延癥,很多事情都拖到最后。對我來說,這件事也是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候了。
首先四看到屋子堆滿各種材料,確實有種壓抑感,甚至會影響你干其它事情的心情;
再者就是后面估計要花很大精力準備信息化比賽了,很多事情要做到前面。
材料整理兩條線。
電子材料:把每位老師材料打散,分到各個班級,再從匯總表里抽出各個班信息,重新做出17個班級的表格。
紙質材料:同樣是先把按老師交來的材料分到各個班級,用班級名單去核對是否齊了,一般是不齊的,總是會有已經當兵或休學的;然后再把每個班的分成答辯的和主審的。
這些環節,之前基本上梳理完了。昨晚找了三四個學生幫忙完成最后一個步驟,就是按照每個主審老師來分配材料,要考慮到主審老師的專業,而且不能審自己指導的學生,還要對上準確的數字。
根據二八法則來說,20%的時間就能搞定80%的工作任務,而最后那20%要耗費你大量的時間。比如找一篇怎么都找不到的論文、找一個只有一個人一組的學生。
總算是集中完成了這一階段的任務,主審估計要一個多星期,到時候再最后整理、錄入成績、存檔。
你每天要想著一件要完成卻沒完成的事情,耗費的精力成本實在是太高。
好在,現在差不多搞完了。
人的精力有限。當一件事情占據你所以精力的時候,你是沒時間關注其它事的。
這兩天就沒怎么關注IP營的分享,甚至連每日一問都沒怎么正常回答,還是需要合理分配時間,要堅持對自己的思考。
關鍵是我連雙十一都沒有什么感覺,這對我來說不太正常。
月初倒是在當當上買了一堆書,雙十一似乎也沒有什么好買的?有什么要推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