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社群無論是教練還是學員,都經常說一句:“闖關結束,不是真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其實闖關作為一個目標,有它的意義,但如果每天完全盯著目標,達成就叫成功,達不成就叫失敗,也會讓自己很焦慮。
我們學生時代,總是被馴化成“學習就是為了考試”,一旦考試結束,甚至把書燒了、扔了,再也不看書了。這樣的應試思維模式,很難適應今天這個高度變化的時代,昨天聽得到例會,說到今天是一個“VUCA的時代”(四個字母分別代表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復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縮寫。VUCA這個術語源于軍事用語并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被普遍使用。隨后被用于從盈利性公司到教育事業的各種組織的戰略這種新興思想中去。)
在這樣一個時代,終身學習很可能不是興趣問題,而是像我們都需要吃飯、睡覺一樣成為剛需。當然,如果你能愛上學習是最好的,否則很難堅持下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知識和技能在學習上的區別,知識主要靠理解和記憶,而技能需要持續練習直到熟練,知識用考試檢驗是個不錯的手段,但考試對技能來說,只代表基本過關,如果真想熟練甚至達到無意識的精通狀態,還需要大量的持續練習。想想我們學開車的經歷就明白了,考駕照只代表基本過關,如果想真正精通,需要未來在路上大量的實踐練習。
我們的訓練針對前3關基礎還不太好的學員,遵循“單一目標”原則,一個階段只練一個關,但當你通過了前3關,代表你的口腦協調能力還基本過關,但在后面也需要持續精進。當你進入“思想模塊”,輸入輸出是需要同步訓練的,即磨刀和砍柴是相輔相成的(詳細請閱讀《Tom教練: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因此,我們在接下來想針對通過即聽即說關的學員推出“主修和輔修”的訓練策略,但具體的細節,還想聽聽每個學員的反饋,因為不同人基礎和時間精力不同,可能實戰卡同學希望可以選更多的輔修課作為補充訓練。
舉個例子:
如果是“主修+1個輔修”,你可以選的是:主題升華+即聽即說,或者比如透徹讀書+主題升華等;
如果是“主修+2個輔修”,你可以選的是:透徹讀書+主題升華+即聽即說。
這里的輔修課,是指當你過了這關之后,還可以留在這關的群里,但不對你有要求,如果你有空就參與一些直播訓練,自主安排。當然,如果你時間精力有限,也可以不選輔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