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佛法的方法
般若班《金剛經》第三講
主講人:格薩仁真
聽聞佛法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放下我們身體的事情,放下我們嘴里說的所有的話,還有放下我們心里其他的思維,我們專心致志地、高高興興、寬寬松松地聽聞佛法。我們要以這樣的心態來聽聞佛法,才真的真的聽明白。另外我們學的是大乘佛法,我們要想所有的眾生都要離苦得樂,為了讓所有的眾生離苦得樂我們來聽聞佛法,聽聞明白了以后實修實證佛法。實修實證了以后我們自己就知道解脫的方法了,知道了解脫的方法了,我們把解脫的方法,還有我們學習佛法的智慧和所有的眾生分享,和所有的眾生一起成佛。我們這樣發著菩提心來聽聞佛法,我們做任何善業的時候都要發菩提心,中間我們做善業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致志地做,最后做了任何的善業我們都要回向。這是修行佛法的三殊勝。
今天接著上次講的,上次講我們為了成佛要學習佛法,今天要講的就是怎么樣來學習佛法!學習佛法是有方法的,不是亂學的,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學的。我們學習佛法的方法是上師佛菩薩他們教我們,告訴我們怎么學的,是有方法的,我們佛家是有佛教的教育學,按照現在的人說就是佛法的教育學。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一個國家的基礎是教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所有的教育方法里,佛法的教育法我看過是最最完美的,簡明扼要又非常實用,真正可以稱為大學,我這里講的“大學”不是指“上大學”,比方說是“中庸”、“大學”說的那個“大學”,是做大學問的,這樣的方法是佛教教的。所以首先我們就要講,學習佛法的方法,很重要的基礎就是知道怎么樣來學習佛法。
學習佛法,簡明扼要地來講分為兩方面——“理入”“行入”。“理入”是什么?我們要知道佛法的道理,然后還要“行入”,單知道道理了我們不會用,不知道怎么“行入”,這樣是不行的。剛才說了,佛法是大學問,大學問是大丈夫學的,大丈夫要學這個學問若不能”行”那是不行的,所以“理入”“行入”兩部分,這個是必須要學的。現在這個時代的人,達到“理入”的人有一些,還不多,“行入”的人就更少了,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學習佛法必須是要“理入”和“行入”兩方面都要合起來的,只有“理”沒有“行”是不對的,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我們佛教諸佛菩薩教導了我們怎么學習佛法,他們說要按聞思修三慧學來學習,讓我們聽聞佛法,然后思考佛法,其后實修實證佛法,這樣的要求,這三個不能有偏向的。你說我只有聞思沒有修,那不行;你說我直接上來就修,前面沒有聽聞,我也不要思考,直接上來就修,這也不行。聞思修必須均衡發展,就像小鳥的兩個翅膀一樣的,一個翅膀不行,要兩個翅膀才能飛。這是我們在顯宗里學到的方法,還有密宗有學習佛法的方法,它是講我們要怎么樣來實修實證的方法,怎么學習,怎么來實修實證呢?
在密宗里告訴我們了——基道果?!盎本褪钦f我們有什么基礎!我們學習佛法有什么資本!我們有什么根基!這就是佛教的“基”。比方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個根基,我們人的根基上回講了,如來藏是我們的大根基。“道”是什么?“道”的話,所有的眾生,所有的一切,這個十法界的一切,一切生靈不管是佛、菩薩還是緣覺佛、阿羅漢,還有天人、人,所有的這一切有靈性的生命都有如來藏,如來藏這是大家共同的根基,你不要說佛有我沒有,那不是這樣的,上回我們講了眾生都有如來藏,有了如來藏這個根基。“道”就是看你怎么用這個根基。比方說我們有錢有資金,有的人可以去做這個事,有的人可以去做那個事,你看一個國家有錢也好,一個人有錢也好,他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每個人做的事是不一樣的,有共同的地方也有非常不同的地方。
每個人把自己的根基用在什么地方這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學計算機去了,有的人學金融去了,有的人學財務去了,有的人學軍事去了……有的人學這個學那個,非常非常地多,所以同樣的根基做了不同的事,這是什么?他們學習的這些東西是什么?就是“道”!“基”“道”,每個人的道不同,六道眾生,比方講佛,佛以什么為道?以覺正凈為道,以如如不動的如來藏為道,他以自己的根基為道。他本來有根基,根基就是他的“道”,同時根基也是佛的“果”,如來藏為基,如來藏為道,如來藏為果,這就是佛。那菩薩的話,以如來藏為基,如來藏為道,但是沒有完美,沒有功德圓滿,但是他和佛一樣,也是以如來藏為基,如來藏為道,如來藏為果。佛和阿羅漢有一點差別,佛不只是要開發自己的如來藏,同時他有菩提心,有廣大的善良心,他愿所有的眾生都能把自己的如來藏開顯出來,不只是開顯自己,還有所有的眾生他都要開顯出來,他有這樣的大慈大悲心,佛和菩薩都有這樣的大慈大悲心,所以他們的心愿是廣大的。阿羅漢和緣覺佛他們也找到如來藏這個根基了,但是他只想開發他自己的,其他的他可以管,也可以不管,因為他的心量小了,所以他得的果相對于佛和菩薩來講就小一點。但是人家也完美地開發出如來藏了,我們這些凡人不要想阿羅漢不行,緣覺佛不行,沒有我們人行,這是我們自己的“我慢心”,這是不可以的。他們阿羅漢研究比我們厲害多了,人家不在輪回里面,他真的還是開發出來了,只是說開發得沒有圓滿,沒有像佛和菩薩最后完全開發出來那樣的完美,還有一部分沒開發。但是如果佛教教他們,他們很快也能開發出來的,比我們這個輪回中的眾生,比天上的這些天人要厲害多了。再接下來就是天人,天人他們知道入定了,但是他們無明沒有去完,還有所知障,還有業障,是輪回的。所以業障和所知障,再加上天人自己的如來藏,(業障,我說的這個“障”是障礙的“障”,說的如來藏是寶藏的“藏”,這兩個字是不同的,因為我有口音,說得有點不清楚,但是這兩個字是兩回事,一個是如來藏,一個是業障)所有的六道眾生都有業障,再加上每個人他們自己的業,還有習氣、無明,加起來就在輪回里輪回了。
如來藏再加上無明,再加上業障,這就是眾生的“道”啊!如來藏被我們帶著,我們不能以如來藏為道,不能以如來藏為果,為什么?混合了自己的無明,所以如來藏被摻和了無明,那天我說了有個“俱生無明”,生下來就有的無明,所以叫“俱生無明”。就像我們小時候一生下來就有那個無明了,那你說為什么我們生下來就有無明?前世就有的無明,前世、生生世世都過來了,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無明里的那個無明,所以叫“俱生無明”。俱生無明跟著我們所有輪回眾生走的,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把這些無明去掉,這就是眾生的“道”!每個人,每個眾生的“道”一樣又不一樣;每個人的業障不一樣,習氣不一樣;每個人每天做的事不一樣,每天的行為不一樣。眾生的道就是無明再加上自己的如來藏,混起來,每個眾生的行為都不一樣,最后就到了六道里面,成了各種各樣形態的果,這就是六道眾生的基道果,這些都是有的,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
果的話我們現在每個眾生都是果,我們走在大街上,看見的每個人沒有兩個人相同的,這就是每個人他以前的行為不一樣,所以現在的果不一樣,所以你可以看到六道所有的眾生,還有十法界里所有的眾生都是不一樣的。為什么不一樣?你看現在地球上六十億人,哪里有兩個人他們行為是一樣?他現在的行為的不一樣就導致了將來他的果報不一樣。為什么?現在的行為就是以后的因,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就是我們以后每個人的因,(你知道了嗎?)我們的習氣,所做的事,你的高興、不高興,歡喜、不歡喜,明、無明……所有的這些東西,當下你做的事,就是后面一剎那的因,后面那剎那又是再后面一剎那的因,就這樣連續不斷的,因果就是這樣,連續不斷的,然后這樣就導致了六道輪回,所以上次說了,眾生看到的東西全部是從心里面顯現出來的,我們要知道都是如來藏再加上我們的習氣變現出來的。如果我們穩穩定定地安住在如來藏里面,如來藏本來就是常樂我凈的,就是佛果。為什么佛他們能成佛?是因為他們把無明去掉了,他天天安住在如來藏里,以如來藏為基,如來藏為道,如來藏為果,這是佛。所以佛教講基道果的,師兄!
密宗還有一個學習佛法的方法叫“見修行證”,“見”是我們對一個事物的看法,我們對所有的事情都要有個自己的看法,不能用別人的看法,你自己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的人都喜歡依賴別人,不想獨立,這是不行的,學習佛法的話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見地,一定要有對于世界的看法?!耙姟薄靶蕖?,有了見地以后我們就清楚了,想清楚了,比方說前兩天我說了,我們所有的六道眾生是輪回的,可是可以不輪回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十法界的,還有我們是有如來藏的,我們可以選擇的。這個見地從哪里來的?這個就是見地,就是有十法界,十法界中我們的如來藏,你可以把如來藏好好用的話可以出輪回的,不好好用的話是要輪回的,這個就是一個見地。這個見地不是老師講出來的,是佛講出來的,佛研究出來的,佛研究出來告訴我們的,我們信了這個。為什么信?是因為每個人自己研究了,看了,所以這個見地開始的時候是從佛那里來的,然后以后后代所有的祖師,所有的佛弟子自己去親自研究,研究了以后他突然知道,我們是輪回的,這就是弟子他自己的見地,佛的見地變成了弟子自己的見地,佛的智慧變成了弟子自己的智慧,這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的人學習東西都是別人說什么自己就信什么,或者是老師說什么就信了什么,這是不對的。所以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說輪回不輪回?這就是一個見地了。如果你認為輪回,那么你的見地和佛的見地就吻合了;如果你聽到了輪回,后面你還研究了,研究完了你得出的結果你說不輪回了,那么你的見地和佛的見地就相差甚遠了。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要好好地想的,你既然學習佛法了,就要這樣來學,所以首先要有“見”,開始要學習佛的“見”,后來,要有自己的“見”。
所以見地是很重要,每個人自己要有的,不能說靠別人。“見”“修”,有了見地然后你才去修了,比方說我們知道輪回了,那我們就要去修,怎么修?有各宗各派的修行方法,我們就要去做,比方說我們磕大頭,念阿彌陀佛。首先你要知道為什么我要念阿彌陀佛?這個必須想得清清楚楚,沒有一個盲區,然后再去做。所以首先要有“見”、見地、見解,見完了以后再去修。比方說我們大家要磕大頭,密宗磕大頭十萬個,為什么要磕十萬個頭?我們需要想清楚了,想清楚了去磕,這樣的話才有見地,后面才有修,這是密宗的要求?!耙姟薄靶蕖?,修完了以后比方說你念阿彌陀佛,就念念念,天天念。“修”是一個什么過程?“修”是一個實驗的過程,比方說我們要修什么法,修的那小段時間就一兩個小時,修完了那就相當于做了一個實驗。比方說我念阿彌陀佛,我做了一個念阿彌陀佛的實驗,這是不夠的。如果你真的想取得成就,你要行,進入到“行”的境界?!靶小钡木辰缡鞘裁??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那樣做的,所以修相當于做實驗,就相當于我們要開車,學開車先到駕校去學,這段時間叫“修”,修完了以后我會開車了,以后我上路去開,我要達到某一個目標去了。這個時候汽車這個工具才為我們所用了,所以必須要用“行”,“行”是什么?每天都去做,每天都去用它,叫“行”!當我們行的時間很長了,比方說我們天天吃飯、吃饅頭、吃面條……這樣吃吃吃,吃了以后它才有果,你身體才好,營養才夠,你如果不吃的話它不夠的,所以當你吃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定有時間堆積的時候它才有用。我們開車,開了一定時間的時候,開了幾年以后,你才發現它是方便的,我可以去到我想去的地方,快快地去了,而且很方便。這就是人發明汽車,發明了這個汽車你就開一天兩天,而且你只在駕校開,那有什么用呢?你在駕校里開來開去有什么用呢!沒有用,所以一定要行,行完了以后它才有果,這樣的話就是“見修行果”。佛法是這樣,見修行果,所以大概學習佛法的方法就這樣。
我們要好好地研究,第一個“理入行入”,“理入行入”是誰講的?是禪宗的達摩祖師講出來的。前面那段是總講,總共講“理入行入”“聞思修三慧學”,還有“基道果”和“見修行證”,后面兩個是密宗里講的?!督饎偨洝肥窃陲@教里講,但是我們既然來學《金剛經》,我們必須要這些方法來學,學了以后我們才能用。如果我們不按這個方法來講就覺得講起來不深刻,在后面我們這些方法還要用的。前面講的“理入行入”,還有后面講的這些“聞思修”、 “基道果”和“見修行證”,都是佛教里面常用的知識,所以先把這個學習佛法的方法知道。我們事必須要知道方法,方法不知道的話是不行的。
下面就詳細地講,首先講“理入”和“行入”?!袄砣搿笔呛苤匾模紫任覀兊睦韽哪睦飦??知識很重要,理是從佛祖那里來的。佛祖教了我們什么?佛祖教了我們兩方面的知識,一方面教了我們世俗的知識,關于我們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比方說人的心是什么樣?眼耳鼻舌身意對應的是什么樣?我們的思想里面有什么樣的內容?這些是講俗世間規律的,有的不是佛祖講的,還有的世俗的知識是科學家講的。這些知識都是有用的,在佛教里從來不否認世俗的知識,沒說這些知識沒用,這部分知識包括佛講的、科學家講的,這些有道理的和現實吻合的,佛教里統稱為世俗諦,就是世俗世界的規律,這是佛法里第一部分知識??茖W家講的這些知識,還有佛法里這些世俗方面的知識,都是有用的。好多人他一講佛法就把這部分否認掉了,這是不對的。佛講了兩個方面的知識,一個叫俗諦,一個叫真諦。什么叫“俗諦”?俗諦就是講世俗世界的規律,這個規律它是有的,剛才講了是規律、是知識、是真理,它是不錯的。我們學的知識第一個要學的就是俗諦,這里講的俗諦都是真的、不假的,不能是假的,不能說像有些理論是有的人自己瞎說說出來的或是自己私下里想象出來的東西,和現實不吻合的。
比方說像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有他講的原子的這些理論,這些都是實踐證明的,這些東西都是真的,而且這些東西都是有用的,不能否認的。但是這些東西為什么叫“俗諦”?它是我們的思想里面想出來的,它不是佛的那個覺照里面出來的知識,所以它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對某一個范圍內有用的,超越了這個范圍就沒有用了。
佛的世界,像極樂世界那樣的地方,還有像我們的真如自性,像如來藏,像般若智慧這部分就不是俗諦了。俗諦的話我們每個人聞思修都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到了真諦的時候,有的地方就不是我們可以考證的、或可以研究的,這個就是我們必須要向諸佛菩薩虔誠地謙虛地去學的地方。比方說愛因斯坦和牛頓,他們真的是非常好,對世俗的規律掌握的是非常好,可是他們不懂佛法,他們不懂般若智慧,還有他們沒有從輪回里解脫出去,他們是不普通的普通人,所以他們講不出像觀音菩薩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樣的理論。很遺憾他們沒有我們這么幸運,我們還遇到佛法了,他們因為生長在那個環境里沒有佛法,所以他們沒有學習到。我們好幸運,在中國這樣的地方,是有佛法的地方,我們可以學到這個。
前段時間我看到好多人說,現在的人文化沒自信,我說了學佛法的人,真正領悟佛法的人,誰說文化沒自信。我們東方的人,西方的科學一定要學,但是東方的文化自信是非常強大的,只是現在的人不懂禪宗,不懂密宗,不懂凈土宗,不懂道教,不懂儒家,這樣的人才沒有文化自信,懂得這些的人文化自信是非常強大的。所以不懂的就沒辦法,他以為外國的東西好,你如果懂了佛法,懂了道教,甚至你懂了儒家,那西方的文化比起我們東方的智慧來差遠了,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他們的這些都是俗人的俗諦方面,但是他們的科學是非常好的,我們一定要把俗諦,把古代的這些知識和現代科學要結合起來,這樣的來學習佛法是有用的。
以前十世班禪大師他說過,現代佛教需要的人才是懂科學同時又懂佛法,真正懂佛法的人,需要這樣的人才。所以我們佛教的第一個“理入”,佛講了真諦,講了俗諦,講了俗諦方面的,就是講我們世俗的東西,我們不要否認,以前大家學的知識都是有用的,但是你要從里面挑選一下,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真的。我剛才說了俗諦里面有人造假,有偽科學在里面,科學里面也有偽科學,現在所有的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好多假的東西慢慢地都會被人們剔除出去,但是在某一個時代大家都覺得他說得對,還有他的知識,他講的范圍是在哪里,大家也要注意。我們很幸運地學了佛法,就我自己而言,任何的學問來到佛法里面,佛法都是優先的。凡人的智慧哪里比得了文殊菩薩的智慧,哪里比得了觀音菩薩的智慧,哪里比得了上師佛祖釋迦摩尼他們這樣的智慧,任何一個凡人是比不了的。所以以前有人說你不要學佛法,我說你的學問、你的知識超越文殊菩薩,超越觀音菩薩,你來跟我講,我聽,我聽了那我就信;如果你的知識、你的學問達不到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那樣的的境界,像《心經》這樣的知識你說不出來,你跟我講沒有用,差遠了,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所以首先我們佛法的來源是非常好,叫清凈,佛法清凈無垢,講了俗諦,世界上的俗事,還跟我們講了真諦,真諦就是怎么樣成佛,怎么樣做菩薩,怎么樣明心見性,這部分般若智慧是世俗里根本就沒有的。但是現在有個好現象,我在世界上很多的國家里看到人家的大學都開宗教系,宗教系里有特別多的人正在研究佛法,而且現在研究投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在美國很多的大學我看到了人家都在研究,還有在其他國家像法國、德國、意大利這樣的國家都有很多研究佛法的人,而且人家還明心見性了。所以我們東方人以后也不能傲慢了。我們自己什么也不懂,人家已經研究了,還有他們跟著好多的上師喇嘛們學,學完了以后他們領悟了,悟到空性了,就是人家俗諦知道了,真諦也學到了,那就厲害了,真諦和俗諦兩個都知道了,所以我們要很注意地好好地來學習。
佛法是很清凈的,佛講的智慧全部是清凈無垢的,但是佛經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品牌,好的品牌一定有人山寨,這是沒辦法的,怎么辦?那我們就得靠上師了,像上師這樣的大德過來了跟我們講佛法,講的全是純正的佛法,所以我們“理入”的時候要很注意,你聽法有的人講的對,有的人他講的不對的。為什么上師給我們傳法首先要給你傳個“隆”?他給你傳的那個經文是什么意思?就告訴你我給你傳的這個是我驗證過的,它是對的,這是很重要的。來源清凈,我們學來的法它是很清凈的,法清凈了然后上師還給我們解釋這個經文的意思是什么,這個解釋也很清靜,你領悟了這個意思,不會出錯誤的。這就是上師跟我們傳“隆”,還解釋經文“徹”,上師給我們傳“隆”,“隆”是什么?就是傳經文?!斑@個是我驗證過的經文,是對的,給你,記??!”這是上師做的,給我們大家傳“隆”。還有上師給我們解釋經文,(今天我能坐在這里講,不是我自己的佛法解釋,都是從上師那里這么二十多年積累起來拿來的,從上師那里收集來的寶藏,然后來和大家來分享。)然后弟子想了以后,上師講的這個清凈的法進到自己的心里。上師跟我們說:“我不要你們盲從的,你們一定要去研究,你們研究的少了不行,你們研究的越多越好?!睘槭裁匆芯糠鸱ǎ克晕覀兪紫纫犅?,聽聞的來源要很清凈,老師要非常好,老師講錯了后面的弟子一窩地跟著錯了,領頭羊錯了后面的小羊全都跟錯了,這個不行。所以上師說了這個佛法首先要清凈,清凈完了以后弟子不要盲從,佛祖也是這樣跟我們說的,“你不要盲從我,你們一定要靠自己。”這是什么意思?我們聞完了以后一定要思考起來,比方我們說的六道輪回,輪不輪回你一定要找證據,為什么前兩講我不停地說要找證據,一直都在講,第一個首先講了一個法,完了以后不停地講證據,證據從哪來的?這是研究得出來的證據,我們要像做科學一樣的研究佛法,這樣的話我們才真真正正是佛的弟子。如果我們不做這樣的研究,那我們連做個大學生、做個研究生這樣的都不對,哪怕是做世俗的學問,我們都不對,世俗的人還像科學家一樣的,什么都要細細地研究。一開始你聽來的東西,雖然是非常清凈,但是沒有進到你的心里,聽來的都是粗淺的知識,雖然很清凈,但是到了你自己的心里變成了粗淺了。佛他已經是非常非常精通了,達到非常精微的地步了,他跟我們講了,可是到了我們繁瑣的心里篩選得變得粗淺了,我們怎么樣再把這些知識的精微開發出來?那我們就要好好地去想,好好地去研究,每個人都要看輪回不輪回,我的身體輪回,還是我的語輪回,還是我的心要輪回?我的身體過一百年,是不是我的心還裝在里面?這個你就得去好好研究,這個研究完以后得出結果來了,我們可能會得出兩個結果,一個結果和佛法是吻合的,一個結果和佛法是不吻合的,不吻合的時,一定是我們錯了,因為,佛是非常精微的,非常清凈的,什么叫清凈?清凈無垢,就是佛的知識沒有盲區的,而且和現實是百分之百吻合的,所以叫清凈無垢。
我們從上師佛菩薩那里得來的知識是清凈無垢的,這就是我為什么聽上師講什么我聽得特別專心,其他人講的我不一定那么專心,說實在話,為什么?因為上師佛菩薩他們講出來的話丁是丁卯是卯,是真實語、是真語、是實語,實實在在的話,這個世界上這樣講話的人不多。真的真的說,特別是上師佛菩薩,他們講出來的都是真理,所以非常地重視,比方上師教我練氣功,“嗡啊吽”,練進去練進去,如果別的人教我這樣氣吸進來的時候是“嗡”,住的時候是“啊”,然后出去的時候是“吽”,其它換一個人講教我這樣,我不會聽他的,我也不會做,為什么?我不信任他,很簡單。但是是我的上師和我講了,我跟了他那么多年了,他一講話我就非常地信任他,他講了他這樣教我了,我就這樣去做了。從97年直到現在都在這樣做,做了二十年了,二十年做完了以后功德顯現出來了。所以同樣一件事,因為上師佛菩薩他們是很真實的人,他們講的事是很長遠的,你聽完了以后領悟了,然后你信任了就去做,我是這樣的人。
所以上師97年給我傳了“唵啊吽”這個寶瓶氣的修法,我一直在修,天天早上起來修,晚上睡覺前修,雷打不動,第一件事就是做這個,做了這個身體健康,氣脈通暢,非常好,是這樣來的,為以后練氣功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這就是我們上師教的,我還是說要“信”,所以這個清凈是很重要的,弟子的信心也很重要。然后我們思考了,思考完了以后,因為以前上師講的話我都分析思考完了,覺得他講得特別地對,特別地好,而且他以慈悲心教我們的,不會哄我們開玩笑的,沒有這樣的事,所以信任上師就這樣做了。
還有我們思考的時候,有一部分是我們真的能思考的,像剛才我說了俗諦是我們可以思考的,但是真諦我們就思考不了了,比方說空性現在我們沒有幾個人能思考得了的,所以佛法還有個智慧叫“不思議處不思議”。我們現在不能理解,比方說極樂世界,那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那里是黃金為地,講的極樂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可是我們怎么思考?我們沒法思考,我們也沒法考證,我們只有完完全全信任佛,信任上師佛菩薩,他們是說真話、說實話,為什么在《佛說阿彌陀經》里,阿彌陀佛不停地說東方有哪位哪位佛,南方有哪位哪位佛,東南西北中上下,十方諸佛菩薩都在說真實語,出廣長舌相,出真實語,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真實言。佛為什么不停地說真實言?所有的佛都在說極樂世界,他為了告訴我們什么樣的信息,告訴我們所有的佛都在講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真實有的,真實存在的。我們沒法考證也沒法證明,但是基于對佛的人品,對他的智慧和慈悲的理解和領悟,我們在這樣的時候就信任佛,你信了你就可以去了。這個就是信仰的力量,這是一個真誠的人和另外一些有信心的人之間來建立的一種以“信”為基礎的關系,有了這樣的關系那佛的愿力(佛是真實不虛的)我們是一定能夠達到目標的。所以“不思議處不思議”,“不思議處”并不等于那個世界沒有,還有佛講的般若智慧,佛講的如來藏,我們看不到并不等于沒有,我以前沒有學好的時候我就信,佛說有如來藏我就一定有,“成佛不增加一分,下地獄不會減少一分?!狈鹗沁@樣描述的,聽了我就完完全全信任他了。為什么?因為佛的人品好,所以我就信了,所以有的地方我們不要思議。
有師兄這兩天問的問題說:“你們說了不以聲音求,不以色求,那你們為什么又要念經念咒給佛磕頭,這是干什么?”這是生起次第的人和圓滿次第人的區別,佛在講《金剛經》的時候是給圓滿次第的人講的,聽佛法的人很多都是阿羅漢,是菩薩,他們已經領悟空性了,已經是悟空者了,給他們講課相當于給大學里博士、碩士講課,不是在給小學生講課,也不是在給中學生講課,甚至大學生去聽了都要暈頭轉向的,是那樣的法。所以佛法有個智慧,說到思的時候一定要給大家分享不思議處你暫時不思議,不思議你就信。不思議并不等于你不要信,我說的這個意思,不思議的地方你要信,只要是佛講的,就一定是有的,真實不虛的,所以不思議處不思議,但是信心一定要有?!奥劇薄八肌保€有“修”,剛才我說了“修”是實驗,就像我們游泳一樣的,一來你不能跑到特別深的地方游泳,先到淺的地方游,先到沒有危險的地方去,就像我們開汽車一樣的,像開飛機、開火車……學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東西,只要你要操作的,首先都得有個實驗、實踐的過程。就像我們設計一個飛機,飛機有很多的實驗,在實驗時那個階段,都叫“修”的階段,實驗、探討、實驗、探討……找一個好的方法,這就叫“修”。聞思修,修的時候各種各樣的修都有,前行法……剛才講了,修是“行入”的開始,行入是非常不容易的,比方說我們前面要有“見”,見地有了那才有修,這是最好的。為什么上師每教我們一個法他都要講,講很多的經,講完經以后那個經怎么修他都要教,教完了你弟子聽清楚,聽清楚就要去做的,你一定要聽對了,手怎么放,腳怎么放,眼睛怎么看。
密宗里面是非常好的,甚至我們的身體應該怎么做,我們的眼睛應該怎么做,我們的嘴巴應該怎么做,我們的呼吸應該怎么做,我們的手應該什么樣,密宗非常詳細地講了。所以修的時候一定要達到這樣的標準,而且修不止一次,就像你學開車一樣,你一個月每天學一、二小時,會了嗎?不行吧,你得學一年半載,甚至在這個學的過程中,還看不同人的根基,有的人學得很長,比方兩年三年都有,學好幾年甚至有的人他不適合開車。但是佛法不是這樣的,開車不會你可以開船,開船不行你可以走路,走路不可以那我坐汽車去好了,我不開車了,我去坐飛機、坐汽車好了,就是我們不開了,我們去學坐就可以了,這樣也可以,這就是佛法的方法,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普渡眾生。那我們學學坐車,就像念阿彌陀佛,學坐車,“嘩”去了,靠的佛的大寶船給我們渡過去,這樣也可以,所以聞思修。但是你也得做一點,阿彌陀佛……天天念,上汽車還要買車票呢!要買車票的話你要善業多多地做,好多的好事、善事要多做,這樣才可以的,所以好多的東西都是這樣的,聞思修三慧學。
最后說了,開始我們聽來的都是淺顯的,我們研究了、我們做了、我們“行”進去了,這才是精微的,聽來的東西都是粗淺的,你真的做進去了,還做會了,還做好了,這樣才從粗淺轉入到精微。以前孫思邈說了:“我們學醫的人不能用粗淺的心去學醫術這樣精微的東西,精微的東西一定要有一顆精微的心來學習?!彼晕覀儗W習佛法不只是要聽懂了,懂了還要會做,做的里面比方說我們現在說“聽”,聽的話很容易一下就聽懂了,但是要做的好得花非常多的時間。我們在世界上你會發現,比方說我們知道飛機會飛,從飛機造出來到飛起來花了很多時間,還有很多人在這里面參與各種各樣的事情,我要是會設計飛機,知道飛機的原理,先要把飛機設計出來,設計出來再要把飛機制造出來,制造出來以后在起飛之前還要做很多很多的實驗確保其能正常飛行,所以一定是很精微的,孫思邈說了精微的東西要用精微的心來學習。我們不要用粗淺的心快快地就學了。好多人天天忙,學佛法用十分鐘、二十分鐘、一小時,半小時每天,現在的人每天能堅持的已經不錯了,但是這個時間他們都是沒有的,那就沒辦法。所以你既然要投入的話,真的真的要好好地學,好好地想,還有剛才講了聞思修,當我們進到修的時候,這個時候又出問題了,我自己的經驗,我聽聞佛法的時候聽明白了,后來到了修的期間花了非常多的時間,以前我跟同修們說過,我說你考試能考一百分,但是在這個佛法里面拿不到一百分,只能拿六十分,以前我是這樣說的,而實際上不是這樣的,那個時候是為了鼓勵大家學佛法,所以說拿六十分,因為現在的人都想考六十分就完了??墒橇侄歼€拿不到,你考了一百分,就比方說你考佛學知識考了一百分,真的拿到了嗎?沒有,一百分里連六十分都沒有的,學了以后你還要會做,做的時候花的功夫可比你學的時候要多的多,這樣你才會有收獲。
剛才我說了,你學完了以后最好的學生他有見地了,有了見地了你還要修,見、然后修,修地熟了以后你要入到“行”,日常的行住坐臥都要用的。佛法是這樣可以用的,行住坐臥都可以用的,不然的話老和尚怎么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就是行住坐臥都不離佛法的,這樣的話才是真的真的學到佛法了。學到佛法的精髓里面去了,到達精微的地方去了,那就是我們真的是要花時間的,師兄,所以佛法是我們的主業,我們生活的其它方面:法、財、侶、地,只是為佛法修行來服務的助緣。但是這些助緣沒有管好的話你學佛法也學不進去,沒飯吃、沒衣穿,小孩沒法上學了,那你說我還坐得住在這里學法?那這是說假話了,人基本的生活你得保障了,保障了這個基本生活,然后再去研究佛法,所以學佛法是要有福報的人做的。福報越大越好,福報越大你自由度越大,自由度越大你學習佛法就不用那么操心。所以以前佛教很多的這些大師,他們就像舍利子尊者說,我愿意投生到中等人的家庭去,有自由同時又沒有那么困難,這樣的話來學習佛法,所以佛法就是這樣修啊行啊,行是很重要的。像我們大圓滿心髓一開始“行”從前行法磕大頭開始,念經念咒開始,不停地做,這樣的話才可以見修行證,理入行入。
現在我們中國的教育很慘的,中國的教育我考察了,考試的話剛才說了只是“理”,“行”至少要占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才能真真正正地行入。那我們學知識,小學、中學、大學,考試考試考試……一直都在學理,沒有一個實踐,實踐非常少。所以我很幸運遇到上師,上師教了我“行”,還有呢我自己學理科的,學理科的以后我們是必須要做很多實驗的,但是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實驗做的很少,為什么?那個時候學校里沒有資源,比方說我們學計算機的,四個同學一臺電腦,那是轱轆轉,大家輪回轉,電腦更高級點的甚至要一班三十幾個人才有一兩臺電腦。這樣怎么學?沒法做實驗。老師就按老師規定的routing(程序)來做一遍就完了,自己不能去設計,自己也不能去看,直到我們工作了以后,才可以自己自主了,才可以做一些實驗。這樣的話才行,不做實驗你怎么熟悉、熟練呢?所以中國的教育這方面是不足的,要給很多的師兄分享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理入還要行入,這是達摩祖師講的,佛法一定要理入行入。
學佛法理入行入,聞思修,“修”從什么地方入手呢?“修”的入手,按照前行去做,做了以后,逐步逐步地入行了,你不修的話嘴上空談半天,有的師兄他們佛法知識學的非常好,但是不會講,不會做,不會做的話空談,像畫餅充饑一樣,沒有用,一定要學會理入還有行入。行入,我見了很多的外國人,人家的行做的是非常好,外國人從小就學習“行”,我以前見到他們的組織能力,還有他們的社交能力,普通的一個大學生,他們的“行”都是很正常的,而我們這方面做的是非常不足的,當然應試教育咱們也沒辦法。我們一定要學會用,佛法一定要學會用。
剛才講了“理入行入”,還講了“聞思修三慧學”,還有我們講“基道果”?;拦脑挘懊娲蟾乓仓v了“基”,“基”是什么呢?基就是我們的根基,我們做一件事一定要有資本的,這是對著我們做這件事來講的,任何一件事比方講,你要造航空母艦,那你得有資金,你得有國家的基礎,得有根基,做一個事一定要有根基的。那我們建航空母艦,以全國的財力物力、科學技術能力為基,然后呢設計,以國家的工業制造能力為道,最后把這個航母生產出來,果就是這樣來的,這樣才是可行的方法。密宗為什么好?它做什么事它都要去做的,要去行的,所以它就一定要講基道果的。
我們修佛法的人,我們的身語意就是我們的基,特別是我們的心,心里的如來藏是我們的基。然后我們修行佛法的人,道就很多了,禪宗是一個道,凈土宗是一個道,還有密宗是一個道,密宗又有非常多的派,有格魯派、寧瑪派、薩迦派,每一派都是一條道,就按照那條道來修的,佛教為什么有這么多宗派?因為有這么多種類的眾生,每一個宗派就是一條道。佛法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教法,一部分叫證法,教法就是跟我們講佛理的,佛理大家都通用的,不管是格魯派、薩迦派也好,還是顯宗也好密宗也好,小乘也好大乘也好,它全部的道理都是一樣的,都講我們有如來藏,怎么樣來開發我們的如來藏的,這就是佛法的理。還有一部分佛法,就講證法,證法是什么呢?怎么樣來證得自己的如來藏,找到如來藏,開發如來藏,應用如來藏,這就是佛法的證法,各宗各派各有其道,每一個派的道不同,比方說小乘有苦集滅道,緣覺佛有十二因緣為道,菩薩以四無量心六波羅蜜為道,佛的話剛才我說了,基道果都是相同的,基本就有了,就是如來藏,以如來藏為基,以如來藏為道,以如來藏為果,這就是我們佛教講的。
為什么說佛的智慧是無得的智慧?如來藏里本來就有了,只是說有沒有找到而已,找到了它的智慧本來就俱足的,這就是《金剛經》里講的,所以《金剛經》它講的什么?講的就是佛,成佛,成佛的人應該怎么做的。六道眾生以什么為基道果?我剛才說了,以如來藏加無明為基、為道、為果,這就到了六道輪回去了。所以這個基道果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的規律,所有有情眾生都是按基道果來運作的,比方說狗有狗的道,貓有貓的道,老虎有老虎的道,龍有龍的道,人有人的道,天人有天人的道,阿修羅有阿修羅的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道?因為他們思想里的如來藏再加上他們自己的思想的內容,這就是道了。比方說我們的思想,我剛說過,學不同專業的人,他的知識不同,他的領悟的能力不同。還有像菩薩的思想裝的是什么?他裝的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六波羅蜜多,真的裝的是這些東西那他成菩薩了。那阿羅漢裝的是什么?裝的是苦集滅道,他知道這個世界好苦,為什么苦呢?是因為世界上有五毒煩惱,再看怎么樣把這個五毒煩惱去掉呢?他是看到從因上來去掉,用道來去掉,所以他悟到了空性,原來有空性有如來藏可以用,他找到了如來藏的一部分用,把痛苦給滅掉了,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給滅掉了。佛為什么說貓有貓的道?貓有貓的執著,貓有貓的習慣,狗有狗的習慣,你們觀察一下狗走到哪它的鼻子不停地在地上聞,這就是狗的思想里的東西。你看馬有馬的道,人有人的道,各種各樣的人都是這樣的,我們的思想像什么?像一個載體,載體里裝了什么東西這就是他的道。
每個人的思想就像虛空一樣的,是個容器,或者說我們的思想像個容器,這個容器里你是裝了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話,那都是佛菩薩裝了這樣的內涵,如果我們思想裝了仁義禮智信這些內涵,那就變成了儒生,你如果裝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體道第一,就變成了一個道士去了。我們裝了苦集滅道,還是裝了大圓滿的內涵,還有就是你裝了物理學,一點宗教的東西都沒有,這個容器你可以隨便裝的,但是裝了什么東西決定你來生去哪里。這個思想里裝的內容就是道,你看都是用了如來藏了,因為這個思想的容器是什么,如來藏就是我們的容器,你裝了什么就是你的道。那我們很幸運,現在我們要裝佛法了,裝了佛法我們就解脫了。
所以思想里裝什么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裝了這個東西你一定要領悟了,這是“基”“道”,有了這個“道”,再比方說我們哪天明心見性了,我原來是無明,我一明心見性我的無明沒了,無明沒了這就是一個新的道,思想里沒有無明了,那他就只有明了,有了明了,以明為道,思想里裝的是明,明心見性的“明”,這樣的明,以明為道,這樣的時候他就慢慢慢慢地像佛菩薩,再發菩提心,領悟了空性還不行,還要有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和空性這兩個合起來是成佛的。
所以為什么每回教師兄們講課的時候都要講發菩提心,這是非常重要的。那具體到我們每個修法就到了見修行證了,“見”是什么?剛才我說了(前面基道果講完了)對現實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看法的,再傻的人都有看法的,你對你自己周圍的人啊事啊你一定會有你的看法的,為什么?你有思想的呀!所以你要有看法,比方說前兩天我們講的輪回,這個輪回是佛說的,是清凈的,老師的來源是非常清凈的。我們的導師的來源,他跟我們講了六道輪回,講了有十法界,這是非常清凈的,那你在這個十法界要選擇一下吧。你得到了這個信息就要思考了,思考完了以后你自己產生了一個見解,這就是你的見解。你認為輪回的,而且你要清清楚楚地知道是心在輪回,不是說我們這個身體要輪回,這樣的話才是對的,毫無錯誤地領悟了諸佛菩薩說的這些話,諸佛菩薩說的這些話領悟完了以后你就要想,我要是輪回的話我應該怎么用這個知識,我得到輪回這個訊息,我也得到了十法界這個訊息,那我要選,起碼對自己好一點,你要這樣選擇一下,每一生我們都要提升自己,最好不要再受一點苦難了,我跑出去了,解脫了。自己解脫了,還要有慈悲心,帶著所有的眾生一起去解脫,這樣才可以,這才是佛弟子該做的。如果你想到其他地方了,你的見和佛的見就相差甚遠了。所以師兄,“見”就是這樣出來的,有了見然后自己要保持,開始的時候我們要對所有的其他眾生有個慈悲心是不容易的,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但是隨著我們自己修行時間長了,越來越成熟了,就可以了。以后我們自己自然有好生之德了,不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天的好生之德和佛菩薩的好生之德來到我們自己的心里,所有的生命我們都愛惜,哪怕是一根小草,我也不會隨隨便便把它給消滅了。任何一個東西,所有的生命都是美麗的、好的,我們都會愛惜它,是這樣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這樣想,“見”“修”,修完之后你還有行為了,開始的時候比方說我們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話自己要修,修不是一下子就有,因為我們以前沒有,沒有的話你要給它練出來,練出來以后再在日常生活中用出來。見修行果,以后你“行”的時間長了,做善業做的很多了,不管是在陽間也好,還是在我們看不見人的其他的世間里也好,我們看得見的世間和我們看不到的世間的六道眾生,我們都沒有沖突了,一個沒有沖突的人他心自然而然就靜下來,靜的時間很長了??鬃诱f:“仁者壽智者樂”,如果我們有慈悲心了,我們有仁慈這個心,我們一直保持下去,有了這個行,有了行最后就是有果的。你是仁者,那你一定有壽這個果報,這就是果,這是可以講的。如果是我們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時間長了,我說了嘛,以前以無明為因,那就到了六道輪回。以后我們明心見性了,以明為因,覺正凈就是果,明以慈悲和覺為因,以明為因,我說的明就是指覺。如果我們以明為因,消除了無明,再加上慈悲心,這兩個為因,時間很長很長很長……那自然而然就有果了,就像好多的喇嘛他們悟空了,悟空了以后,時間長了,突然我們的一個喇嘛他走著走著一下就消失了,消失十幾個小時他又回來了。這是為什么?他們悟了,悟了空性以后他們顯現出功德來了,這就是果。
所以師兄,今天講的這幾方面大概就是這樣了,我也想不到還有其他的要給大家分享的了,那下一課我們就開始進入到《金剛經》的開篇,講經體,還有五重玄義,五圓滿這方面來講。今天就這樣,這樣跟大家講,因為這個內容太多了,一下子信息太多,以后在講課的時候這些都要用的,所以事先給大家做一個基礎吧,做一個初步的介紹,以后再給大家不停地重復,佛法就是要重復重復再重復的。好,我們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