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想著和二寶一起長大的時候,感到好像打通一條通往童年的時間隧道,我可以順著隧道走回去,再享受一次童年,可以DIY的童年,而且,這次身邊,有二寶作伴。
當然什么也不能都是童話和理想,作為媽媽,我也有著要為社會培養出一個獨立公民的責任。我當然想培養出一個愛生活的,快樂的,負責任的孩子。從大了說,這是提高民族競爭力的問題。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說到印度人的厲害,很多人靠貸款在美國上完大學研究生,完成OPT,又靠著頑強的自我推銷本領,占據了世界500強和很多行業的重要位子,而擔憂中國的留學生,80%靠父母衣食無憂讀完本科,然后回國,在競爭能力上落后印度學生。結合前幾日看到網上的對中產家庭培養出富二代的孩子提出了隱憂,擔心這樣的孩子,除了學習,其他方面的能力比較薄弱。還有前些日子我和學生學到的《地下室的貓》里寫道一個充滿愛心的孩子,如何在所謂的社會家庭和學業壓力下變得冷漠無情。我一直在想,是不是作為家長,我們安排的太多,讓孩子認為生活不是自己的,而感受不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也沒有機會因為解決生活中瞬息萬變的小難題,而變得能力衰弱和遲鈍。
想了那么多,現成八歲半的兒子,要培養他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呢?要想培養出一個愛生活的,快樂的,負責任的孩子,那么他對于生活的趣味,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尋找,在一點一滴的生活瑣事中,找到擔當、樂趣和自信。
那么就從生活中來吧。從建立生活秩序開始,讓他在建立生活秩序中找到樂趣。
羅馬卻不是一天建成的,二寶的性格是極其灑脫的,回到家,把鞋子一脫,脫哪兒算哪兒,嫌腳熱,把襪子踩掉,隨著腳一揚,揚哪兒是哪兒,脫下衣服,愛哪兒是哪兒,然后他會打開iPad,自顧自看下去。飯做好的時候,叫也要叫半天。我怎樣開始,從哪兒開始呢!
這其實也不是一個難題,那就從負一個小責任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