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情緒是什的第一感覺就是負面的,而在今天的晨讀文章中,所講述的也是應對壞情緒的辦法。在我們心中情緒仿佛和負能量畫上了等號。
今天在群里,思維啟發官-能遼最后提了一個問題——我們什么時候需要情緒?
開始我在想應該是需要反抗的時候才需要吧,不然誰會希望自己有情緒呢?但是我突然在想,七情六欲不也應該是情緒嗎?我們的一生不都是由七情六欲所構成嗎?七情六欲都是負面的?這說不通啊,那什么時候情緒是我們呢?
因此,我去百度了一下。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百度對于情緒的解釋并沒有負面的意思,反而留下來一些壞脾氣也好處的文章。
在其中,我了解到了防御性悲觀者這個概念。防御性悲觀是指在過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過成功,但在面臨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時仍然設置不現實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復思考事情的各種可能結果。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負面情緒是也是可以產生積極作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悲觀需要適度,不要走向極端的另一面。
但這講述的還是壞的情緒,最后我在簡書上找到了“情緒即財富”這篇文章。
她認為外在的環境不能滿足人內心的需求,就會產生了一種感受與體驗,那個就是情緒(大部分是消極的情緒,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當然如果你的內在需求正好和外界一致(恭喜你,你終于如愿以償了)那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而負面情緒是自我保護的機制。
我非常喜歡在“情緒即財富”中的一段話:
情緒原來就是不需要被改變的,情緒的存在本身就是正常的,你擁有它代表你很正常。你需要改變的是你對情緒的觀念和看法。你如果關注到自己有情緒,就會關注到你只是需求沒有被滿足,你有需求是很正常的,而需求沒有被滿足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