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8.14-8.16
Day 1? 8.14:
今天是開機的第一天,由于在當初選擇各種類型耳蝸的時候,看了許多個耳蝸朋友的開機效果因人而異,與其自己對比自己的聽力情況水平,語言基礎,大腦理解聽能力的情況下,心里在開機前還是有點期待開機秒懂,因為開機如果聽的好就代表自己后面的聽力語訓恢復可能會比一般的耳蝸朋友適應的要快一些,也有做好開機不管是什么樣的結果都能夠接受這個與助聽器不同的聲音,可能只能聽到“咕咕咕”的聲音的心理準備。(秒懂本身意義是偽命題,我是從小先天性感音神經性耳聾的聽力障礙導致說話嚴重口齒不清,陡降型聽力高頻嚴重損失,分辨不清,八歲帶助聽器開始聽覺干預,后期說話水平由口齒不清到口齒模糊,之后一直戴大功率助聽器來有效刺激低中頻的音,偽命題秒懂的基礎是以長期的助聽器干預聽力為基礎來達到的,所以有這個低中頻記憶,耳蝸之后運氣好就以助聽器能聽懂的聲音秒懂出來。) 抱著對秒懂不過分期望的沉穩心態去開機,謹慎的桑老師采用穩妥的循序漸進的開機方法,給我做神經遙感測試,根本美國和美耳蝸的三個段位(小中大)讓我來聽,以免我不會出現聽的不舒服或者過于刺激暈倒的情況發生,讓我慢慢適應出感覺出來。
? ? ? ? 在開機處理階段將處理器伏貼與植入體部位的頭皮,與內置的電極結合反應,耳邊傳出“滴滴滴,咕嚕咕嚕”的聲音,聲音剛開始會有些不舒服,不是很刺激也不粗獷。處理階段之后桑老師通過神經遙感測試對低中高不同頻率音根據電腦數據來慢慢調整,之后寫出“小,還可以調大,聲音過小;中,聲音剛剛好,舒服;大,需要調小,聽的不舒服”的圖表來一個一個頻率來調,根據我不同的聽力感受反饋直到以我聽的舒服為止,大多數耳蝸聲音雖然尖銳但還算在“舒適”范圍之內。三十多分鐘的開機前程序完畢之后,桑老師示意可以開機感受聲音了,果然耳蝸聲音和助聽器的截然不同,耳蝸的聲音剛開機是一種機械音,粗獷悶不自然的金屬音與助聽器的清脆干亮的自然音形成對比,好在自己事先到耳蝸之后的開機聲音,心里不排斥新生的聲音而是去接受它,征服它是時間的適應過程。之后桑老師敲打桌子的碰撞聲,背后的風扇聲,筆寫的刷刷聲,手拍的聲音,桑老師人為說話的聲音在辦公室安靜環境下說出的一口標準普通話,看著口型低中頻為主的音能聽懂,盲聽只要是助聽器之前聽過的熟悉聲音也能聽懂,通過聯想能明白大概的一句話,不明白的還需要去重復,重復兩三次還聽不懂模糊的耳蝸聲音就去手寫,父親在旁邊對我說簡單的熟悉的生活語言也能聽得懂一些,除了一些詞(大多高頻之前助聽器補償不了從小沒聽過,少數低中頻的精細音)聽不懂,這是面對面單獨交流看口型聽聲音能識別,但我在背后聽我爸和桑老師兩個人交流,我就聽不懂,因為一語速偏快二沒有和我面對面。雖然金屬音多一些,不自然卻很突出,感覺助聽器聽不到的聲音耳蝸確實都聽到了,判斷敲打聲也能分辨出哪個部位發出來的,桑老師說我的開機效果比一般的耳蝸朋友要好,就根據我能聽懂低中頻的音給我開了降噪,我也擔心過早開降噪在外界去適應聲音,將外界噪音降了影響適應聲音效果,老師要我放心,自有他的想法。之后吩咐我“1.2.3.”個程序,隔十天聽一個擋,多去聽去適應,一個月再去調機,先給我用音量響度最低的一檔去聽。晚上到火車站打道回府,刻意試著單獨邊一個左耳助聽器和邊一個耳蝸去聽,助聽器能聽到自然的復雜的噪音,感覺耳蝸開了低級的降噪,外界的聲音(火車站各種噪音)確實降下來了,但是我弟較近的人為聲音沒有降下來,將降下來的是外界噪音把人為聲凸顯出來,但過早的打開降噪,我還是擔心怕失去適應更多的聲音,甚至身后開過來的摩托發電機聲可能都聽不到,除了自己身邊發出的腳步與大地摩擦聲(金屬音)能聽到。總的來說,剛開機能聽得懂人為的一些聲音,心里還是滿意自己精心挑選了兩個月的耳蝸,是適合我的。
Day 8.15:
? ? 開機第二天。經過一夜的火車從鄭州到長沙的顛簸,在火車上戴上耳蝸聽的聲音大多數是凸顯的人為聲,因為對方不是和我面對面,而是四周的人在各自說自己的,所以沒有聽得懂太多,列車上的到站的聲音聽的很小,不能分辨出陌生的電子音。因為我的耳蝸剛開機就開了降噪,所以我在火車上并沒有聽到火車車輪鐵軌發出的哐當哐當的聲音,更多聽得到是列車上凸顯的嘈雜的粗獷的人為聲,周圍的聲音小了,但可以聽到自己處理行李中與硬座的之間摩擦聲。自己也有仔細去聽對面的車友說話,因為不同的音質加上耳蝸的聲音還沒有適應好,就很難去聽懂,在這種環境,對剛開機的我來說確實是有點難,不過好在我知道自己才剛開始,得慢慢來讓自己先適應好聲音。早上六點多到達長沙火車站,一路去公交車站準備去學校的路上,發現聽的聲音比昨天要好點了,沒有那么刺激,但是金屬音依然存在,聽起來并沒有助聽器那么自然。
? ? 到達郊區的學校后,在安靜的早晨能聽到耳邊有“唧唧唧唧”的尖尖銳耳的聲音,這是以前助聽器不能聽到過得,當耳蝸能后聽到這種聲音,我的心里還是挺開心的,但并不能確定這種聲音是不是樹上的鳥叫聲,鳥叫聲是屬于高頻領域的音,極重度耳聾的我助聽器是補償不了高頻率的音,一直聽不到也分辨不清。一路上的行李箱的車輪聲特別響耳,在安靜環境下能聽的到車子走過的聲音,但不能確定有沒有聽到了車內的發電機發出的聲音。自己的鼻子呼吸發出的,用嘴巴呼吸的以其自己特意用嘴巴合攏在發出的“zhi chi”高頻音自己都能夠聽得到,但是依然是金屬音多一些。回到宿舍打開門鑰匙的開鎖音能聽到了,把東西整理好之后,去洗漱室拿杯子與牙刷的碰撞聲,放水的滴水聲以其進入排水管的余水聲,牙刷與牙齒的刷刷聲,手碰開關燈聲,椅子與大地的摩擦聲,舍外迎來的風聲,一切都是那么清新美好夾帶著刺耳的金屬音,仿佛自己被耳蝸從無聲世界拉回久違的豐富多彩的有聲世界。
? ? 心里一直很期待播放手機放出的電子音是怎么樣的,尤其是音樂的聲音,當第一首電子音樂薛之謙的《認真的雪》播放了,用耳朵認真聽,聽到的薛之謙的聲音和助聽器的截然不同,耳蝸的薛之謙聽到的聲音是偏向于女聲,而且粗獷沉悶的,第一次聽沒有把音樂的節奏感聽出來,但是以前助聽器沒有聽到的高頻領域的音耳蝸都以“唧唧唧”的金屬音傳入到右耳,耳蝸聽沒有聽懂,特意用一窩一助的聽方式來聽音樂刺激大腦聽覺功能,聽的聲音不立體但響度要比單側耳蝸要大,而且方向感更好,能聽的懂歌詞和旋律,聽了兩篇就繼續用單側的右耳耳蝸聽,結果能聽得懂一部分了,畢竟是以前經常聽的音樂,那一刻是多么開心,讓我看到了希望,繼續加油。同樣上午坐公交,單側耳蝸聽不懂的公交車上的電子音,用一窩一助仔細聽幾篇,再單側耳蝸聽,把自己以往用助聽器能聽的懂的低中頻語言存儲在大腦里的語言記憶用耳蝸的聲音激發出來了,所以一窩一助聽懂了一部分的“老弱病殘的人讓座”,單側耳蝸就能聽懂這個低中頻居多的音,讓我相信大腦的適應能力是很神奇,自信心又上升了一點點,但是在公交車上聽的聲音沒有公交車開動的噪音,而且公交頻道的電視里的聲音沒有認真聽,沒有看字幕就聽不懂,我開了美國耳蝸的低級降噪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 ? ? 下午約了長沙啟音康復中心語訓學校的老師,老師在我背后一米測林氏六音,我盲聽能得到高頻音“s,sh”了,雖然還是分辨不清,但真的太開心了,以前助聽器都聽不到,現在耳蝸都能補償的出來。聽從老師要多聽多去適應不同的聲音,只有聽好了,自己說話慢慢的就糾正過來了,前六個月是關鍵期要好好利用,語后聾也需要一個系統的康復訓練計劃,多去適應各種聲音,先從差異大的,簡單的,熟悉的去聽,再從差異小的精細音“包,刀,貓”,復雜的去努力聽,再讓自己有好的大腦記憶去語訓康復。
Day 8.16:
? ? 昨天下午測試林氏六音結束后,去長沙火車站售票廳買好票之后,踏上了從長沙到懷化的長達六個小時的車,一切的聲音感覺與之前的差不多,晚上十點多大到達懷化賓館,第二天一醒懷著期待的心情戴上耳蝸去享受早晨的美好音樂聲,不過單耳蝸去盲聽熟悉的音樂只能聽得懂一部分,有的歌手的男女聲調變了,薛之謙的依舊聽成是女聲,一些歌詞也沒有聽不出來四聲調,原本第三天聽錯了成一聲的調,有點微不同的是有的熟悉歌曲能夠聽出來節奏感了,我還是比較慶幸自己的聽力恢復要比一般耳蝸朋友快一些,我的內心還是挺竊喜的,多聽果然有進步。之后在賓館里隔著墻聽歌聲,能聽到歌的聲音,廁所里沖水聲,刷牙聲都很醒目,窗外的雨聲滴滴都聽的到了,雨聲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