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問及你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你會如何回答?是不假思索還是冥思苦想?
如果回答這個問題的是以前的我則會這樣回答:老實說,這很難!我也不是很清楚,親情,友情,好奇,誰知道呢?
那現在呢?我是這般想的——是時間嗎?
其實我也很疑惑,為什么在考慮時間這個答案時,我會想到一個問句,而不是什么肯定的回答。我甚至已經開始考慮除過時間之外的那些答案。一番掙扎與思考,我卻還是想不出比時間更重要的東西,但此刻的我心里依然徘徊著一個難以捉摸的想法——肯定有更優于時間的選擇。
想不出什么所以然的我當然繼續往下讀了,時間真的很寶貴!
地精們常說:"Time is money, my friend"
是真的嗎??
接下來這么一個詞跳進了我的眼中——“注意力”
“這就是答案嗎?”:我這樣問自己,應該是吧,那為什么時間不行呢?
直到看到李老師的解釋我才終于幡然醒悟——時間壓根與我沒有半毛錢關系。我也因此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從決定記錄時間開始,我竟依然沒有做好與她做朋友的準備,我任然執拗的、刻意的妄想控制她。這是注定的失敗,因為她不曾屬于任何人。
驚悚之后便是慶幸,還好今日驚覺那充滿TNT的可笑想法。
接下來,通過那些“同志們”的評論,我驟然發現了“現在與未來”,沒錯,這情況已經不能用慶幸形容了,而更多地是驚奇吧。
未來?
沒有跟隨“黨同學”前,我將會是這個樣子吧。
繁忙的工作已經占用了我太多時間,下班后的情緒更不時受到工作上的各種影響,好的,壞的。我要抽出時間陪伴家人,陪伴我所愛的人。我已沒有太多的時間,我更多地需要休息、鍛煉。而這所有的一切卻已經榨干我僅有的注意力。
暫且不論這到底好不好,至少不想這般疲于奔命吧。
現在?
如何形容現在的我呢?各種渴望各種嘗試?算是吧,美其名曰“生命大爆發”,而我就是熱湯中的某個單細胞生物。恰巧遇上這充滿未知與機遇的時代,能夠飽嘗不斷超越不斷進化的樂趣。雖各種好處卻也處處透著隱患:
單細胞看到甲殼類生物如是想:這種殼的防御可定不錯,我要。
長出一鱗半爪的單細胞接著遇到多腿章魚哥:腿多跑得快,我要。
發展出八條尖爪的單細胞又望見爬上岸的兩棲類:水陸兩棲,這肯定很棒,我一定要。
此時單細胞的我已經不知不覺把自己改造成為一個超級無敵“小螃蟹”吧,只因它符合我所有要求:八條腿,能上岸,還有一個擅長假裝中毒而不停吐白沫的硬殼殼。我還能蠻橫不講理是不?……那還是算了吧。我寧可依然是一個單細胞,擁有無限可能的單細胞。
注意力有限,而欲求確實無限。
每個人都有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海,海上飄著屬于“你”的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用注意力編織著漁網,為挑戰欲望之海以及數之不盡的魚而不顧一切。
既然注定一網撈不起所有,注定一輩子也撈不完,還是從網起一條魚開始吧!
哪條魚是重要的??
我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口流利的英語,一種妙筆生花的文思,一手神鬼莫測的代碼。我還想擁有什么,敏捷的思維,矯健的身手,過目不忘的記憶本領?……還有很多沒說完吧。
誠然,這些都是我想要的,無奈注意力就這么的多,我還能怎樣?
孔子曰:無知小兒,知取舍否?
吾對曰:排序耳。
我想要的無非“身”與“神”,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這是一個“保羅威德、羅胖、李老師”你到底喜歡誰的問題。
最后,喜歡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做恰當事情的我決定選李老師。這也滿足我的實際需要,如果我的職業是實力搬磚,我想我更多會選保羅吧。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那就來份熊掌味的魚,或是魚味的熊掌吧。
總結說來:既然身體承載著精神,精神又引導著身體。而且它倆一直都待在一塊,目前還是不要隨意拋棄某個吧。
那么書與得到,到底哪個更重要?更可笑的是,東西都是一個人的搞出來的。只是一個待在微信讀書上,一個待在得到上。
此時問題的關鍵已經不是什么更重要的問題,而是我到底應該分散,還是聚焦我所擁有的注意力。目前來看,我還是聚集一下吧,上班時候的瑣碎時間真的已經夠分散了。
生活中,哪些東西榨取著我的注意力?
1.公益廣告,還算我喜歡的東西,但如今經常看到是太多的道德綁架,更多地是一種提高收視率的輔助工具。遠沒有“你好2017”那般輕松,好看。
比如最近那個讓夢想回家的公益廣告,由三個小故事組成,我也冒出了三個問題?
讓大多不被重視的大學生們改變農村及偏遠山村的教育?
讓歷經辛苦,一磚一瓦建設好城市的農民工們返鄉創業?
讓退伍軍人復原后接著種地?
這不是我要的結果,我要的是答案。
我更想看到的是:
現在的大學教育到底怎樣?
農民工的城市保障到底怎樣?
退伍軍人再就業的實際情況?
廣告這種東西,還是少點的好。或者換種方式也行,沒必要明明把自己的注意力賣了,人家卻數著錢。這種強取豪奪我也是才發現呢。
應該有的是我們看廣告,而不是廣告看著我們。
2.片閑傳,就像剛到崗位我就不覺多了個“師傅”,添了個“師兄”一樣。如果不那么無聊,也不會有上面那種情況吧。這也算是一種另類的湊熱鬧+隨大流+操別人的心的綜合坑吧。
3.工作拖延,團隊協作最拖進度的不是那個最有效率的人,而是那個最沒效率的。這無形的拖延,又會帶走多少注意力?
其實我已經不知道我到底寫的是啥了?
生活感想,讀書筆記,素材積累,日記。可能都是吧,我已經再次“迷惘”——我到底要寫什么?分開呢還是揉到一塊?如果需要揉的話我還需要答案。
同注意力一樣,我所面對的原本一直都是“加”或者“減”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