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你的愛,如陽光下的牽牛花,芬芳淡雅。每一朵美麗的花朵,都是你愛的澆灌。
我總想做好每件事,讓你放心,滿意。曾經,我對你不解和責怪,你總默默擦下眼睛,轉身走開,不知道什么時候,你又悄悄地回到我身邊-----
以愛之名,說一句,我愛你,媽媽。
正文 ?媽媽,念了幾天小學,沒多少文化。作為她兒子,我深負重望。媽媽常說,多學點文化,多長點見識,不要像她,大字不識幾個,虧了文化。因為她是屬于很傳統的中國婦女,對我管教甚嚴,我都很少和她說知心話。我二十幾年的路,都是她看我走過來的。她給我指定了也極為傳統的人生路線 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我每翻過一道坎,她都為我高興,同時也給我更多的期望。那年高考,出師不利,慘敗。我心情沮喪,想到十年寒窗之點滴,酸淚如雨。我說,復讀。媽說,第二自愿也不錯,隨自愿走吧。媽媽無惡意,也不是不尊重我的想法,而是在委婉地安慰我。我眼里的淚水又冒出來。她平時是很少在意我的言行的,但那幾日,媽媽卻寸步不離地跟著我。她叫我下地割草,我無心理她。媽媽輕嘆一口氣,放下手中的鐮刀,自言自語道,算了,我也不出去了。于是我去堂屋,她也去堂屋,我去臥室,她就守在臥室門口。她不說話,要么手里理著蔬菜,要么拿了點針線縫補。守望似乎成了母子倆固定的姿勢。總之,她是絕對地要把我放在她的視線里才安心。我情緒漸漸平靜,然而抬頭低頭都見媽媽關心之情,我的心頭徒增了一些厚重的失落----沒進向往的大學,我還是讓希望滿滿的媽媽失望了。滾燙的淚水又在我的臉上輕輕滑落。
? ? ? 后來,我還是放棄了復讀的念頭。媽媽見我一天天回過神來,心里舒了一口氣。一段時間后,媽媽才輕描淡寫地說,兒子,你落榜那幾天我是真怕呀?我不解。媽說,我怕你想不開,怕你尋短見--- 其實我根本沒那些極端的想法。我暗笑她的愚,然而不一會兒,我竟然又簌簌地落下淚來------
當年中考時,我表現神勇,考中縣里的高中,這可給我家里長了不少臉。 我記得高中的第一年報名是媽媽陪我去的。我本能一個人辦理好一切手續,媽媽說不放心,順便要去我念書的地方瞧瞧。我答應了她的要求。在去的路上,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她就一對兒女,女兒學業不成,同為子女,她花銷自然小很多,叫我以后如果條件好了,別忘了提攜自家妹妹。她苦于沒文化,但從外婆的言傳身教中學會了一句非常濃縮精練的話----大家吃魚,大家牽網。然而事不如人,妹已出嫁,現在我光景一般,可能不及妹妹,家里諸事,妹妹竟然也為我分擔起來。我給媽說,我沒能幫上妹妹,反讓妹妹幫助,想到你之前對我的希望,又讓你失望了。媽媽說沒什么,只要大家好就行。我覺察出她心理的變化。她本是給了我很大希望的,只是我沒做好,她知道我自責,于是回頭安慰了。這就是媽媽吧,一個能包容你一切的女人。
畢業后,同學們陸續結婚了,有孩子了,更有在我念書時就結婚的前輩,其小孩已經邁過了打醬油的年齡,在學校讀書了。每次回家過年第一面,母親都是喜憂參半的神情。喜的是我終于能回家和父母團聚了,憂的是我的個人感情問題,還是個未知數。我寬慰她,兒媳已定,結婚的事,慢慢來吧。她對我訴說鄉親們對我結婚的盼望,且我周圍同學大都已婚的事實現狀。見我不妥協,媽媽有些傷心,加上外界給她的壓力,確實讓她躊躇不已。媽媽說,你趕快結婚吧,趁我和你爸還沒老,能動,你們的小孩,交給我們帶吧。你們的叔伯,姨娘,到了我這年歲,早帶孫子了。
我理解母親,但我也有自己的打算。每次母親提到婚事,我盡量繞過話題。她理解我,也不追問。平時通話,我都以報平安,問詢健康和家事為主。媽媽都會給我把家里的情況細細說明。她上了年紀了,每次過年,我都看到她有新的白發,且精神不如以前了。在電話里,她經常會把一件事重復幾次,聽來頗為瑣碎,但我都盡量不打斷她的說話,讓她說完了我再接著問。有時她還是會催促我結婚,我知道她的心里又犯嘀咕了。如果接下來,我沒像平常一樣的時間周期給她聯系,她會主動聯系我,試探地問,兒子,生媽媽的氣了?
我想,現在不能奉晨昏于萬里,只能在電話里面盡點微薄的孝心了。想到家中父母,內無乳孫,外無跑童,每天只伴日月風雨,老無所樂,我很羞愧。他們牽掛我們的平安,愛卻只字不提,心滿舔犢之情。我能在電話里給他們點寬慰,又能算什么啦?
中午時分,媽媽打來電話,寒暄了幾句。結束通話后,愈加想念家中的老媽媽來---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