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董卓動了誰的奶酪?(四)
五、心魔肆虐,破罐破摔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里,平地一聲春雷響!函谷關東面的十幾個州、郡紛紛起兵討伐董卓,形成了關東討董聯盟。這些響應的州牧、郡守地方軍政長官,又都是董卓任命的,他們共推袁紹為義兵盟主。
討董大旗的樹立,標志著士大夫集團與董卓公開決裂的開始。朝中也有義士勇敢響應,行刺董卓,未遂。董卓如雷轟頂,痛心疾首。他心里憤憤不平,對士人的掏心置腹、百般示好,卻換來了恩將仇報。于是乎,人格分裂,淋漓展現。羌蠻野性十足的董卓,本是眥睚必報之徒。既然不給機會我做天使,那就索性不裝了,我就做個魔鬼吧。
董卓首先使出了狠毒的第一招:派李儒持毒酒鴆殺了弘農王劉辯,斷了袁紹等人重立舊主的念想。第二步,分兵布防洛陽東、南、北各戰略要地,做好軍事斗爭的準備。這是董卓的強項。第三步,鑒于洛陽地理位置,無險可憑,不宜防守。董卓謀劃遷都。就是將朝廷君臣、洛陽百姓全部遷徙到西都長安。前有函谷關等天險據守,后有涼州根據地依靠,可保京師安全。
此時的董卓,已經成了整個士大夫集團的公敵。朝廷中身居各個要職的士大夫們,暗中幾乎都是關東義軍的內應、臥底了。他們要以各種形式破壞董卓的計劃。朝堂上,大臣們紛紛反對董卓的遷都計劃。董卓大怒,撤了太尉黃琬、司徒楊彪的職務。任命王允為司徒、趙謙為太尉。身邊一直很信任的周毖、伍瓊也是堅決的勸諫董卓,阻攔遷都。董卓怒吼:“當初我剛入朝時,聽從了你們選用良善士人的意見,重用了這些人。可這些人去州郡到任后,卻合伙起兵來反對我。原來就是你們倆串通他們出賣我!我有什么對不起你們的?”二月初十,周毖、伍瓊被處斬。黃琬和楊彪嚇壞了,趕緊到董卓那里去賠禮謝罪。氣頭過后,董卓又為殺了周毖、伍瓊而后悔。于是又上表推舉黃琬、楊彪為光祿大夫。
防守在洛陽南面的涼州兵,巡邏至嵩山以南的陽城,正遇上農歷二月春分時節,老百姓正聚集在一起,舉行祭祀土地神的春社活動。將士們野性大發,屠殺了在場的所有男性,將人頭系在前車把上,婦女全都抓走。騎著馬、趕著車,一路歡歌回到洛陽。匯報說:“攻擊叛軍,大獲全勝!”董卓大喜,將俘虜的女人全部分給將士。
二月十七日,漢獻帝的御駕踏上了西遷之路。董卓在洛陽展開了報復行動。他羅織罪名,逮捕了很多富人貴族,并處死,沒收全部財產,死者不計其數。然后實施堅壁清野計劃。出動大批軍隊,驅趕數百萬居民向長安遷徙。馬踏人踩,道路擁擠,饑餓掠搶,積尸盈路。董卓駐扎在城南的皇家園林,指揮著軍隊燒毀了洛陽的所有宮殿、官府、民居。二百里內,房屋盡毀,無復雞犬。董卓還派呂布帶兵挖掘歷代帝后寢陵和王公貴族墓地,搜羅隨葬珍寶。繁華落盡,一片殘垣。
洛陽這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就這樣被董卓毀掉了,暴殄天物啊!東漢洛陽城分為內皇城、外城郭。外城郭以北邙山、南洛水、東西護城河環繞,居住著普通百姓,散布著商業集市、太學、園林、廟宇等。內皇城坐落著南宮和北宮兩個皇宮宮殿建筑群,以及公府官署、富人居住區。
據考古發掘遺址測量,內皇城約占地11.16平方公里,東城墻約長3900米、西城墻約長4290米、北城墻約長3895米,城墻厚度在14至25米之間,南城墻因歷史變遷中洛河改道而毀無蹤跡。據史料記載,內皇城有12個城門,二十四條大街;城內的皇宮更是巍峨壯觀。皇宮的南宮長1300米,寬1000米,占地面積約1.3平方公里;皇宮的北宮長1500米,寬1200米,占地約1.8平方公里。南宮、北宮各有幾十座宮殿,皇宮總的規模和面積比4個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0.725平方公里)還要大!
三月初五,長途跋涉的漢獻帝到達了長安。董卓還在洛陽指揮軍事行動,長安的朝中大小事都交給司徒王允負責。從天子到百官,都很依靠王允。王允表面上也很會對董卓曲意逢迎,騙取了董卓的信任。
三月十八日,董卓放棄了對袁家的最后幻想,將太傅袁隗和袁家五十幾口人全部殺掉。南方的長沙太守孫堅響應關東義軍的號召,北上討董,率數萬人占領荊州南陽郡,與袁術匯合。關東聯軍各部畏懼董卓,不敢出戰。只有曹操孤軍深入挑戰,董卓手下悍將徐榮一仗就把曹操打得大敗而逃,曹操中箭,馬匹受傷,幸得堂弟曹洪讓馬相救才得以生還。不久,因為糧食吃盡,各自心懷鬼胎、勾心斗角的關東聯軍一哄而散。
討董聯軍一團散沙,看來是沒誰能打得過董卓了,湟中義從的戰斗力可不是浪得虛名的。弘農王也被毒死了,似乎袁紹想輔佐的目標人物沒有了,也就少了一個起兵正義性的重要理由了。于是,董卓派出一幫大臣去袁紹處勸降,結果被袁紹把來使都給殺了。董卓也不想想,跟袁紹除了國恨,還有家仇呢!各地又陷入了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爾虞我詐、擁兵自重的混亂中。
戰火四起,老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中央控制不了地方,地方給中央的稅賦供給中斷。史書記載,董卓為解決中央財政的困難,病急亂投醫,把東漢五銖錢改小重鑄,因做工粗糙,文字圖案模糊不清,史稱“無文錢”。又在洛陽、長安收集大量銅人銅器熔化鑄錢,加大“無文錢”的貨幣流通量。一時間,造成物價暴漲,通貨膨脹。一斛谷的價格,由和平時期的幾十文錢、百文錢漲到幾萬文錢、幾十萬文錢。一斛谷相當于現代的15-16公斤重。國民經濟到了崩潰邊緣。如果將造成這場經濟危機災難的罪名全部歸咎于董卓,顯然有些牽強。遷都長安后的一年時間,董卓幾乎都在前線忙于軍事行動,朝廷的大小事情可都是司徒王允負責的。王允為首的官僚體系就不該承擔一些歷史責任嗎?
袁紹認為長安的漢獻帝是不合法的,既然前少帝已不在了,那就應該另立一位新皇帝。推舉漢室宗親、幽州牧劉虞為新君。引起關東聯盟內部的極大分歧。袁紹的弟弟袁術強烈反對,寫信教訓袁紹:“我們之所以起兵,是為了滅董卓,而不是換皇帝。”換皇帝,你這不是想學董卓啊?從此兄弟攜貳,翻臉成仇。劉虞自己也不愿意當皇帝,被逼無奈,跑了。
正在這伙人內訌得不可開交之際,孫堅沒放棄自己的討董使命,以袁術在后方保障糧草,率軍從豫州向洛陽進攻。孫堅早年在涼州和董卓曾經是戰友,互相了解,董卓敬佩孫堅的勇猛,收買不成,只能迎戰。孫堅殺了董卓部將華雄,打了一場勝仗。小說《三國演義》描寫的“關羽溫酒斬華雄”故事,那是瞎編的。
董卓少有的吃了敗仗,退出了洛陽。孫堅進入了空無一人的洛陽,打掃殘敗的宮廷、宗廟、陵園,從井里找到了遺失的傳國玉璽。由于袁術的糧草供應不上,孫堅率軍退回了豫州駐守。
董卓將防線西移,派出手下大將據守長安東邊的各天險要隘。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董卓回到了長安。
下一篇:董卓動了誰的奶酪?(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