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大了,
你愛上籃球多久了,
你是怎么愛上籃球的?
還記得最初的相遇嗎。
是減肥,是健康,還是健身。
你喜歡科比,還是麥迪,或者艾弗森。
在最懵懂的年紀,打著自己內心最愛的東西。
有籃球的這些日子,你過得怎么樣。
科比退役一周年的日子感覺眨眼也過去了好久,今天想想連最愛籃球的科比都能放得下籃球,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放不下那些羈絆。
麥迪入選名人堂了也好幾天了,也該寫篇文紀念一下了,可欠麥迪的又何止一篇文章。復讀那年,他來青島打了一年球。總覺得他會在CBA打下去,沒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親眼看一次球。直到他回馬刺,直到他退役,都沒能對這個從一開始喜歡的第一個球員吶喊一次。
2001年,最懾人心魄、最世代傳頌、最閃耀英雄主義色彩的形象屬于阿倫·艾弗森。自那時起,全世界無數球迷為艾弗森折服,我們中間也有越來越多的少年留起地壟溝頭、披上76人隊的3號球衣、穿著肥大的短褲,模仿艾弗森的一舉一動。他們既模仿艾弗森球場上的突破與變向,也模仿艾弗森球場外的自信與桀驁,他們把艾弗森當作自己年輕人生的燈塔。他們清楚外面世界對艾弗森有這樣那樣的挑剔和誤解,但他們不在乎,這就如同他們在自己生活中所遭受的一切,他們不乞求理解,他們懂彼此,他們懂艾弗森。
所以他們愛“答案”,愛小艾,愛AI。他們見證著艾弗森的不屈抗爭,并從艾弗森身上看到弱小卻在努力變得強大的他們自己。再痛,再難,再遍體鱗傷,也得扛,也得拼,也得打落牙齒和血吞。
艾弗森,就是這樣一個傳奇。喜愛艾弗森,就是這樣一種情懷。
在這個諸神的黃昏,40歲的卡特,在這個聯盟沒有人比他更老了。我們的視線早已被庫里、哈登、威少們所霸占。可是在這個不同尋常的夜晚,當我們再次看到40歲的卡特一次次命中3分,殺進人群暴起背扣……那種感動,就仿佛曾經的初戀再次回到身邊。
文斯·卡特這個名字,在許多球迷心中是圖騰一般的存在。因為你永遠也無法忘記那一套套匪夷所思的灌籃表演:磅礴傾濤的戰斧劈扣,掄圓了臂膀的大風車,轉體360度大風車,胯下換手,掛臂扣籃……在這個領域內,他舉世無雙。
他人生最高光的時刻,無疑是千禧年的全明星扣籃大賽。
這些年,我們過得不好,甚至很壞,
也只有籃球能讓我們萌發了生命的涌泉,
我知道這是無關年紀的熱情,
因為只要在有籃球的日子,
我們單純的跟小時候一樣,
眼里閃動的渴望其實也是籃球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