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聊到嗩吶,又想起兩年前自己寫的一片文章,決定重新把這篇文章再翻出來看一看。
猜到了開頭,設想過結局,到最后才知道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因為故事的結局在每個人心中,老爺子給所有看這部片子的人出了一個難題,傳統民俗樂器,民俗文化的道路何去何從,真的無從為其定量,各自思量。
驚動了半個電影圈自發站隊的,究竟是怎樣一部電影?
沒有什么大場面,沒有什么特效,沒有當紅鮮肉知名大腕,劇情不溫不火,平淡流露,這部電影到底憑什么打動人?
方勵為其在影城的排片為其下跪,只為黃金時段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它,到底是怎樣的一部片子?這一堆堆問題不能吸引我,但能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要去看。
蹲守了好久沒有排片,有些失望,難得機會來了,終于如愿以償,看之前約了很多朋友答案都如出一轍商業化炒作嫌疑洗白無望,年代感太強諸如此類都表達出不愿意,無需勉強各自所望。但我還是堅持,算是一種對大師的敬畏,但更多的或許是因為它的名字叫做“百鳥朝鳳”。
此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當得知作者是貴州人的時候,我笑了,因為在片子里師徒之間的對話出現了一句”將將“。其實特別想對作者說,你是否知道在大理——很多人都想來的旅游天堂,有這樣一座城——巍山,它曾經是南詔國的國郡所在,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響當當的驛站,在這個縣城里,大到威名四揚的巍寶山,小到小小的農貿市場,到處都有文化的痕跡,毫不夸張地說這是一個有歷史底蘊有文化積淀的寶地,我個人覺得,巍山是去了一次一定還會再去第二次的地方,在巍山縣城的蒙陽公園里,有著真正的”百鳥朝鳳“的木質雕塑圖,已經很多很多年的歷史也有著它的傳說。
很湊巧,德高望重的寓意和吳導的這部片子寓意不謀而合,當一個滇西南或者黔東南的民間故事被一個大師用一種簡單實在的藝術手段,借用電影這件武器糅合于黃土高坡的嗩吶聲中,這難道不是一種文化的碰撞嗎?
這本就是一種偉大的文化情懷,且不說其他,就單憑這個作品的所流露的價值觀,怎能少得了文化之魂,怎能沒有情懷之氣?
鳳凰涅槃,從來都需要浴火重生,百鳥朝鳳,德高望重。
一位72歲的老頭,在42度的高溫中,在黃土高坡的某個溝壑中爬上爬下,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張藝謀說他是他的恩師,馮小剛說感謝他的提點,馬丁.斯科塞斯盛贊他為巨人,方大大寧虧也要幫他把這部片子想辦法宣傳出去甚至為其排片在微博直播中下跪,李安,徐克,陳凱歌,韓寒,何平等等一系列導演的力推,吳天明究竟憑什么?無須解釋,我想德高望重是最好的答案。正如百鳥朝鳳一般,鳳凰為首,百鳥匯聚,有德有威,足以。他對他女兒說“老子不是拍給觀眾看的,老子是留給未來公眾看的!
”他息影十年,只是因為沒有遇到好的劇本,他說“我不喜歡的東西我不想拍,錢頂個屁用啊,我不想做這件事情”……你看就是這樣一個倔強卻又無比堅持的老人拍出了這樣看似平淡無奇卻又暗藏驚濤駭浪的作品,所有的態度,對電影,對人生,對傳統文化,對這個時代,對一切都表達在了這部片子里,巨匠情懷才是真的德高望重,吳天明,可嘆可敬,大師情懷。
猜到了開頭,設想過結局,到最后才知道這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因為故事的結局在每個人心中,老爺子給所有看這部片子的人出了一個難題,傳統民俗樂器,民俗文化的道路何去何從,真的無從為其定量,各自思量。
焦老爺為竇村長吹百鳥朝鳳吹出了一部杜鵑啼血的樂章,震撼,西洋樂器的沖擊,歷史車輪的碾壓,將這位倔強又充滿責任感的老頭表達得淋漓盡致,他教育天鳴”個雖小,調可高著呢“,我知道沒有什么能夠阻擋這位焦老爺對于他所堅持的東西的執著,可悲,可嘆,可哀,可敬。用陶澤如來飾演焦老爺,沒有誰比他更合適這個角色了,把中國電影獎拿了一個遍的老戲骨,可謂是實力擔綱。
不知道是否有人看過張藝謀導演的《歸來》,你是否發現了一絲絲哪怕只是一絲絲吳導的那種情懷?一個年輕的生命的成長和一個生命的消亡的交叉中,我們看到了些許無奈,些許彷徨,在這個時代的陣痛中,我們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條框來設想所有的東西的結尾必須是好而美的,而恰恰這部片子并沒有,有看哭的細節,莫名的就觸動淚點,細節不一 一細說。
在之前和朋友的聊天中,聊到這條文博評論,
我說我想去看這部片子,他說嗯,我說排片總是上美國隊長3天天好幾場,而百鳥朝鳳一天一場都難,他說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我說大家都忙著賺錢去了沒有人在乎情懷這個東西,他說你要理解票房這個詞就是一個枷鎖。
我現在知道,這個叫票房綁架,現實就是這么簡單粗暴地把很多東西扼殺得奄奄一息,但是我們還是要慶幸,在這樣的時代里,我們還遇到了《百鳥朝鳳》,有些清新卻獨特的又不能算是文藝的卻有情懷的讓人眼前一亮,
敘事得如此有力量,從容不迫;輕描淡寫實則讓人內心重重一擊,回響激蕩,有些感動和動容,現實很難卻還是有那么一些人不顧一切的堅持。或許某一天,當一切都必須不得不改變,但愿還會聽見有人說“我未想著去改變各種規則但是我有保持清醒的權利”。
翻開一看居然洋洋灑灑寫了2000+字,也是蠻佩服的,內心有野馬的姑娘一定要好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