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發病原因主要在于腰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外傷和勞損等,致使作為椎間盤主要支架的纖維環變得薄弱、甚至破裂。纖維環薄弱或破裂多位于椎間盤后方或側后方
腰椎間盤是身體椎間盤間的軟骨組織盤,由髓核、纖維環及軟骨組織板等組成,在骨頭間起緩沖的作用。尤其是內部包圍的髓核就如同果凍似的,當腰腹部肌肉力量下降,椎間盤產生退行性改變,逐漸“老化”的情況下,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對椎間盤的擠壓成型會變大,擠壓成型后的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面或椎管內,導致相鄰馬尾神經遭到刺激或擠壓,因此單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連串主要癥狀。
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占95%。
二、椎間盤突出的類型
1.膨隆型(膨出Degeneration)
纖維環部分破裂,而表層尚完整,此時髓核因壓力而向椎管內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這一類型經保守治療大多可緩解。
2.突出型(突出Prolapse)
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僅有后縱韌帶或一層纖維膜覆蓋,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狀,常需手術治療。
3.脫垂游離型(脫出Extrusion)
破裂突出的椎間盤組織或碎塊脫入椎管內或完全游離。此型不單可引起神經根癥狀,還容易導致馬尾神經癥狀,非手術治療往往無效。
大部分人的情況,其實都是處于第一和第二階段,并沒有嚴重到非要動手術的程度。在這個階段,采取針對性的保守治療可以在很大可能改善腰椎的活動功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那么,應該怎樣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呢?以下為您詳細介紹: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
2、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鐘”,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
3、鍛煉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4、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5、飲食均衡,蛋白質、維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膽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煙控酒。
6、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姿勢正確,不宜久坐久站,劇烈體力活動前先做準備活動。
7、臥床休息,宜選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
8、避寒保暖。通常腰椎間盤突出是不會怕冷的,但是寒冷會誘發腰椎間盤突出更加加重,因為寒冷之后導致血液循環差,從而疼痛會加重。
9、腰椎間盤突出是運動系統疾病,預防原則要求減少運動,放松休息。
10、平時應加強腰背肌鍛煉,加強腰椎穩定性。
11、加強鍛煉 增強腰部肌肉。長期缺乏身體鍛煉,腰部肌肉力量減弱,不利于保護椎間盤。例如在睡覺前將腰部和臀部反復抬高呈弓狀,可以達到一定效果。
12、避免持重 新媽媽剛經歷生產,自己不要抬重物,動作不要過猛。拿東西時身體要靠近物體,避免閃腰。
13、休息。充分的睡眠可幫助產婦恢復體力,恢復肌肉的彈性。不能搬動較重的物體,減少腰部受傷的機會。
14、適當控制體重。大多數產婦產后體重都有明顯的增加,過于肥胖的腹部,增加了腰部負荷。當然,身體也不能過于瘦弱。所以,體重適度最好。
15、保暖。產后產婦的體質非常虛弱,容易受涼,尤其是懷孕期間受力較重的腰部,更容易受到風寒侵襲,所以要做好保暖。
21、平時的飲食上,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蝦皮、海帶、芝麻醬、豆制品也含有豐富的鈣,經常吃,也有利于鈣的補充,注意營養結構。
2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
23、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鐘”,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
24、鍛煉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25、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腰椎健康對于身體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腰椎部位的防護工作,防止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引發腰椎損傷的問題。除了需要調整正確的坐姿以外,搬運重物時也要掌握正確方法,同時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工作,防止受到濕邪侵襲而損傷腰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