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困擾了某位產品經理很久的兩個方案,她本人在沒有數據支持與A/B測試的條件下,需要作出選擇。
這樣的情況應該是蠻多人會遇到,特別拿出來記錄一下思考過程。
方案A
注冊時都是個人賬號,默認都進入下一步表單填寫,這一個環節提供Skip,允許跳過。如果用戶Skip,只是個人賬號;如果用戶完成下一步的表單填寫,則升級為企業賬號。
方案B
注冊時提供個人賬號與企業賬號的選擇,二選一,必選。選擇后進入各自的表單填寫步驟。
很多提需求的人都會秉持一個觀點,注冊應該越簡單越好,不要給用戶制造太高的門檻,此外就是盡量的挽留用戶,能注冊成功一個就算一個,寄望于未來的激活與轉化。
我選方案B,或者需要對方案A做調整,默認先企業賬號。
企業用戶的CLV(客戶終生價值)很高,是我們的重點服務對象,從目前我們企業用戶與個人用戶在最近1個月的注冊量來看,約為1:2.4。
方案A表面看挽留了更多人,但是對于Skip的,你很難知道原因,又要二次細分,并采取不同的策略。
1、不要失焦。
新項目,初創或試運營階段,首要目標是驗證,而不是優化。注冊用戶數不是核心。如果產品做錯了,再多人注冊也是浪費。
我們是需要100位觀望型的潛在客戶,還是10位全情投入的客戶?我選后者,把精力放在這些人身上,因為只有這些人才能幫我們驗證產品。
2、門檻代表了產品定位。
在盲測階段,價格往往就是最好的門檻。同樣,注冊的門檻就決定了你想吸引哪個群體。
如果To B的產品注冊都沒有門檻,甚至是心理門檻(看著專業,不容易輕易繞過去),潛在用戶也不會在產品上花太多心思,最后受損的是產品本身的驗證效果。
3、自尋煩惱的信噪比。
信噪比是電子設備中信號與噪音的比例。注冊用戶也有它的信噪比。
工作了幾年的產品經理,都會理解那些根本不是目標用戶的積極人士的各種建議與問題是多有煩躁。你還得花很多很多的時間去解釋為什么用這個字,那個地方又為什么不做成跟某寶一樣……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結果,就是唯一的產品經理死在鍵盤上。
注冊時如果開閘放水,放進來的各種非目標用戶的人,結果也是注冊帶來的各種環節的轉化、評價與反饋,產品經理都很難搞清哪些是有效信號,哪些只是無用的噪音,簡言之,信噪比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