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馨兒上學每天都路過一排老舊樓房,雖然房子老舊可每家院子里都整整齊齊種著一兩種蔬果。九月正是蔬果豐盛肥美之時,馨兒每天都要在人家小院前駐留半天,今天看看葡萄明天看看西紅柿,還要細細評論一番。今天這顆西紅柿比昨天紅了,那顆比昨天有長胖了一點,今天這串葡萄又比昨天紫了一點兒。不過小朋友只是看看,真正認識的沒幾個,常常張冠李戴。
看見這家院子里的蔥大聲喊:“媽媽,快看,韭菜!”韭菜盒子吃多了,是長細葉的都是韭菜。
要不就自己給起個名字,按自己的想象來,也不問問人家真名叫什么,直接冠名。
問馨兒為什么叫吊瓜?回答說因為“吊”著么。
城市里的小朋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眼高手低多的是。馨兒也一樣,別看她稀罕的佇足看半天,讓她動手去做只會拿著鏟子虛張聲勢。
莊稼見的少不稀奇,稀奇的是蒼蠅蚊子也分不清。一天從我頭頂飛過一只蒼蠅,馨兒緊張兮兮的說,媽媽,你頭上有個蚊子在飛,你不要動阿!媽媽晃晃頭,一只蒼蠅從眼前嗡嗡嗡的叫囂著飛走了。我問馨兒:“你說的就是它?”馨兒很認真地點點頭。當時真想放聲大笑,怕太過刺激馨兒,忍住吧。
老師也知道孩子們動手能力不強,上星期專門布置作業,讓回家培育豆苗。寫觀察日記。
馨兒興致勃勃的拉上姥爺買了豆子(蠶豆),回家路上嘮嘮叨叨給我念叨了不下五六遍,“老師說先洗干凈豆子,找個透明的杯子把豆子泡上。等到發芽了,再在透明的杯子里先鋪上一層土,把發芽的豆子放上去,要放在靠近玻璃的地方,上面再培一層土,然后澆水。”馨兒可能以為豆子泡上水就能發芽,回家急急忙忙讓我給她找水杯泡豆子。把杯子放在她的書桌上,晚上寫會兒作業就拿起杯子看看,快睡覺了,小聲嘀咕,“怎么還沒發芽?”
媽媽又想大笑了,告訴馨兒,“豆子發芽得幾天呢,不是泡上就能發芽。”
馨兒又問:“那明天早上就發芽了吧?”
“怎么也得兩三天吧。”
馨兒好失望,不過用很崇拜的眼神看著媽媽,“是嗎?媽媽你怎么知道的?”哎,我幾歲就知道了,從小看我的媽媽發黃豆、綠豆豆芽,怎么泡豆子不用說看也看明白了。
馨兒又要刨根問底,趕緊打住,快點兒洗洗睡吧,都幾點了。
馨兒很不滿意,“又是快點兒!”
“你跟豆子一樣,先睡飽了才能發芽,你今天不睡好明天就長不高。”
馨兒最近對長個問題很敏感,所以乖乖去睡覺了。
蠶豆皮厚泡了三天才長芽,移到土里,按照馨兒的要求把豆子放在靠近玻璃瓶的地方,這樣透過玻璃瓶能清清楚楚看到豆子的生長情況。
下面是馨兒這幾天寫的觀察日記。
雖然用在是蠶豆,不過好賴也算豆類,算是五谷中豆類。認識了一種,也體驗了下播種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