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奇葩爨陪伴你的第 400天
前一段偶然看到一個概念“時間加速度”。不是說物理上的時間,而是我們主觀世界的時間。
長大之后,總會感覺時間過的飛快,每天過的像流水,一年都感覺很快度過了,現在2022年都只剩三個多月了。
一眨眼我都畢業五年了,夠重新上次大學附帶留級一次了。
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小時候經歷的時間還比較少,比如兩歲的時候,一年就代表我們生命的50%,到了50歲,一年只是生命的2%,自然就會感覺一年的時間短了很多。
其次,我們小時候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每天都能看到未曾見過的風景,長大后,對世界的好奇少了很多,想去的地方也都去了,感覺旅游也不過是去別人呆膩的地方而已,生活少了很多新鮮感。
細想一下,現在其實也是有挺多時刻覺得時間過的很慢,比如在等考試分數的時候,在等客戶回復是否簽單的時候,在等喜歡的人給你答復的時候,還有徹夜難眠的時刻,躺在病床上的時候,失去一段炙熱關系的時候。
長大后的時間也沒有那么的短嘛!
那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產生了這些錯覺呢?
是看我們在消耗時間還是在儲存時間,小時候對世界的好奇其實是我們在探索學習這個世界,上學的時候也都在面對新的知識,我們大部分時候都在存儲時間,是我們用時間來換取對世界的了解。
長大后,我們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加上現在手機對于時間的吞噬,我們大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消耗,我們花了這些時間,沒有獲得什么,這段時間就變的沒什么意義,時間仿佛消失了一樣,我們除了空虛寂寞,什么都沒有了。
而在取得工作成果、遇到困境時,我們會收獲很多,我們的時間兌換成了情感、經驗或者成果,所以時間就變的充實了,這是在儲備時間。
相信大家都聽過曾國藩和小偷的一個故事,曾國藩背了一晚上的書都沒記住,在房梁上的小偷都會背了,受不了了就下來給曾國藩背了一遍走了。多年以后,曾國藩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而小偷可能還是小偷。
因為曾國藩知道時間是可以儲備的。
面對時間的流逝,只有“時間儲備”才能抵抗時間的加速度,時刻警醒自己。
通過每天的1篇小作文、10分鐘鍛煉、練1頁書法,讓我受益匪淺,于是建立了個微習慣小組,希望讓更多小伙伴體驗微習慣帶來的改變,已有20幾位小伙伴加入,期待你的參與和蛻變。(相關閱讀:我的微習慣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