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飛翔之前,要先學會降落”。品讀父母教育,要先放下角色,去感同身受。在我們人生中,老天會有很多方法,從我們孩提時去試煉本以為的安逸人生。而最終開啟我們人生篇章的是--父母教育。
還記得我們第一句話會說的是什么嗎?爸爸,媽媽。自然父母成立我們第一任老師,用愛開啟了我們的成長。所以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
身教重于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微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得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需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孩子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朋友聚會等等盡量少在家中接待。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吵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熏陶。隨意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盡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多贊美、少些批評
恰到好處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是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戶。
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平等相處、平等溝通
孩子會感同心受,年級雖小但很多家長命令式口吻和我永遠是對的你必須聽我的。作為孩子的養育者,如果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會在和孩子溝通時難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會常常掛在嘴邊,其結果是家長談的越多,就越可能說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愿望。要去傾聽孩子的心里或可稱為朋友,平等溝通很重要。
我們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就是媽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需要很大勇氣。不過,好的父母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就像春天里綻放的木棉花,五片橙紅色花瓣,包圍著一束淡黃的花蕊。擁有著特有的靈氣和迷人的美麗,綻放那最燦爛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