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先王的皇宮太小,便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精英靈秀的建筑,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新宮殿便是阿房宮,被后人稱為“天下第一宮”。
阿房宮是秦朝修建的最大規模的宮殿,阿房宮從秦始皇稱帝時開始建造,直到秦朝滅亡,還沒有建成。阿房宮面積足足有九百個足球場那么大,僅僅是阿房宮的前殿就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臺基高達11.65米,占地8萬平方米,可以容納萬人。四周修有閣道,向南直抵終南山,向北跨過渭水與咸陽相接。
更令人驚奇的是,一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秦始皇巡回各宮室,一天換一個宮室,到死的時候也沒有把宮室住個遍。
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宮殿當時究竟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義又是什么?至今都是個解不開的謎。相傳,阿方原來只是朝宮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前宮建成之后,“更擇名命名之”。但由于宮殿規模實在是太大,雖然每天都有幾十萬的苦役在參加營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滅亡時,仍然沒有竣工,人們只好把這座著名的宮殿稱為阿房宮。
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只建成了阿房宮的前殿,二世胡亥繼續了這項勞民傷財的巨大工程。但是直至秦亡,這座工程都沒有全部竣工。秦亡后,楚霸王項羽入關,他認為阿房宮勞民傷財,一把火燒了這座宮殿。
天下第一宮就這樣,化成了一縷縷青煙,消失在了世人的眼中,只留下一堆焦土,訴說著哀怨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