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然開示:
寂靜出真,凝聚成定,這是所有禪修者進入一種全新心識領域所具有的共性。但是,這只是一種心識狀態并不究竟。不究竟之處在于孤立本性,住守安寂。倘若呈現出一種散亂出真,放逸成定如何?恐怕很難被這些修禪人接受,但不代表不接受人不具備這些本有的清妙之性。為什么說散亂出真,放逸成定呢?真,是相對于假而呈現的、散亂是相對于凝聚而顯露的,寂靜成定是相對于散亂放逸而存在的。這些都是兩邊有所依住彼此粘連缺一不可。倘若沒有假,那么真就無需說。倘若沒有散亂,凝聚何必呈現?倘若沒有散亂,放逸何須凝聚成定?倘若欲想達到心識平穩何須兩頭來挑?所以,寂靜出真,凝聚成定是有漏的,不可執取的,畢竟不真的,應當舍離的。
再者,散亂出真,凝聚成定其深層法義是這樣的:散亂散亂嗎?就像吃飯吃飯嗎?什么意思?散亂是空相,因緣假合而成,不能當真。若把散亂當真才是真散亂。若通透散亂不真其實就沒有散亂可以對治,沒有散亂可以對治就沒有寂靜出真的說法。沒有寂靜出真的說法哪來凝聚成定?這就像吃飯本身不會吃飯,是因為肚子餓需要攝取食物,我們把這個攝取食物的過程就稱之為吃飯,其實就沒有吃飯這樣的說法。是為了把攝取食物這個過程方便稱呼,所以給起了個假名叫吃飯。散亂出真,就是你如實通透了以上闡述才明白散亂出真的真實法義。這樣的禪思才是如實善思,是心不受意識滋擾與本性相應而運的,所以才容易看到真相。
三昧正受就是這樣精妙顯現的,大智慧圓滿演繹,也是這樣呈現的,不離禪思的究竟圓照。若你背離了這樣的禪思就是進入意識范疇了,所思維出來的法理就是知見。知見就像吃進去的玉米拉出來的還是玉米,根本就沒有消化掉也不為身體所吸收。拿著這樣的知見以為是精通法理通達法義,豈不自欺欺人?就像拉出來的玉米,再吃進去一樣。所以,千萬不要拿著意識心去靜思。
正確的禪思不是一下子就可以達到的,需要次第磨滅心識妄念逐步浮現清凈覺心方才可以與性相應而行。這就像要想把一塊粗糙石頭打磨光滑,需要逐步磨礪。我們的意識就像粗糙石頭一樣存在無數堆積如須彌山一樣高廣。這在深入三昧可以清晰瞥見第八識阿賴耶識就堆積著我們數劫積累的粗糙業識,就像須彌山一樣高廣,需要我們逐步清理和打磨。八識根業聚集再聚集就會向七識擴散并聚集在七識以此類推顯現在六識浮露在前五識。然后,輪轉再輪轉與今生呈現五根繼續感觸這個世間不斷感觸不斷感觸給六識輸送。六識感知再次感知再次分別再次攝取聚集成堆就會給七識輸送并沉淀,七識繼續沉淀再次積累就會給八識擴散。然后八識宿業尚未清理完畢再聚集新的業相,就這樣新舊混雜相互滲透彼此粘連再次輪轉……
夢十分可怕,尤其太真的夢更是可怕。不在定中就不知定中事,不出世間,就不知世間事。躺在泥潭里的人與拼命掙扎出離泥潭的人對泥潭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身處泥潭的人的確很苦,但出離泥潭的人更苦。苦在自己曾經身處泥潭與現在深陷泥潭里的人感受無別同時又看見無數眾生正在一個一個往泥潭掉落而不醒悟更加揪心和悲憐。一個塵封在億萬年中的美夢者終于被驚醒后,他是多么的悲絕啊!再看看身邊數不勝數的人還在美夢中露出“幸福”的笑容卻被無數蛆蟲爬滿了身體正在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