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他的最后一堂語文課。那段意料之中,卻總在想象之外的“結語”,也最終還是到來了。但就因為他,使得這門課、以及這一路走來的一切記憶,獨一無二,無與倫比。
那段“結語”,最終還是到來了。
盡管我從未設想過所謂的再見后,會是怎樣的情境;但當他在那堂一直平常且普通的語文課行將結束時鄭重地說出那番話時,我還是一怔,隨即臉頰上慢慢地,流下了幾行眼淚。
男兒有淚不輕彈。
然而今天的我,還是哭了。
在更多的晶瑩的淚珠仍在眼眶里打轉的時候,我還是努力地想著昨天下午的對話,能讓它們不要奪眶而出,而是繼續慢慢打轉。
我想起了那是兩個多月前。
“因為你們諸位的‘努力’,這堂課將是我教咱們班的‘最后一課’。”在一次課后語文統一練習班里“出了亂子”、“引起不滿”過后第二天的課上,一開始,他便用一貫的那種特別的微笑淡淡地說出了這句話。
那是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事實是,那“并不是”。而今天才是,真的是了。
那些日子,我不斷地想象著在這件事的背后,他進行了多少博弈,才成就了日后的這些日子,直到現在。
我現在不敢回想他說的那句話——“我和諸位這三年的緣分,到今天就算到頭了。”
——敲下幾個字的瞬間,我的眼淚驀地又一次落到了胸前的衣服上。我真的不敢回想,可又不得不任由那個瞬間一遍又一遍地在腦海里回放著??
我非常清楚,這緣分是窮盡不了的,它只會永遠永遠地綿延下去。我甚至非常篤定,沒有任何因素能夠切斷它、改變它。而且我還相信這并不是我的一廂情愿。
但我依舊感到自己接受不了這種終結——哪怕只是“名義”或“形式”上的。
在他給同學的中考復習指導的末尾,寫著三個“我相信”。一個多月以前,當我第一次從頭至末讀完這份材料后,目光投向這部分“結語”,每向下掃過一行,讀完一條“相信”,便一次比一次重而深地觸動。而在這之后,更寫著另一段話——
但我更愿意,你們能因為我的影響,有一天能夠跳出分數的束縛,大量地閱讀背誦經典,從根本上提高語文素養,成為一個人文底蘊豐厚的有德君子。
這短短的一段話里,所蘊含的內容太多了。自那次起,每次翻看這份材料,無論是否看了完整的材料,我都必定找到最末,看一遍這段“結語”。
今天的課的末尾,他又一次提到了這段話,最末的,“更愿意”的這部分——這竟也是他第一次正經地帶領大家一同把目光投向這里。
他深沉地——一種一如既往卻使我我從未如此般被觸動的深沉——稍稍解釋了這番話。而事實上,那所有的解釋其實全部早早地出現在過去這不到三年的時間里他所“說話”的每個瞬間里。
現在的我想起來,上午他那番言語,仿佛更像是一種祈禱,呢喃,自言自語。如同過往許許多多的時刻一樣,呢喃向那些正在聆聽的人。
這從未變過。
一如三年里的他,從未變過。
課是那樣結束的。有掌聲,而且非常熱烈,當然也是一如既往的熱烈。像“留白”一樣,他最后的話語說完后,離下課還有些時間。
而留給我的“補白”,沒有回溯到過去,而只是,只是閉上眼睛,歇斯底里地試圖控制住自己在“爆發”邊緣若即若離的淚水。那時我的頭腦中充斥著一段旋律——那是西貝柳斯第二交響曲的末樂章。
現在的我其實很不愿意把一切事情都往音樂上去靠攏,盡管那是我的心愛。但此刻我還是覺得,這段旋律真真切切地會使得每一個人,都被那種穿越聽覺的感知任由旋律直接進入到內心的感官的最深處那里,直接獲得那種觸動。
記得13年的那個教師節,我給“從不收禮物”的他送了一張CD,是我哦自己刻的。慚愧地講,的確是因為經濟原因,而只是一張我自己刻的光盤。
那里面包括的是兩部德奧傳統的管弦樂作品: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舒伯特第八交響曲“未完成”。
當時的我寫道,他是我們的英雄(原諒我越俎代庖地在那時使用了“我們”),以及,他所做的一切、所教的一切都永遠是一種“未完成”的狀態,永遠會延續下去。
我自己尤其地鐘愛舒伯特的那部未完成交響曲。這首作品只有兩個樂章,相比于完整的古典交響曲形式是殘缺的一部作品。作曲家沒有將它完成自始至終都是個謎,然而,這僅有的兩個完整樂章卻無比地偉大,它的偉大讓無數人竭盡心力去猜想這部作品若是完成該是何等的完美。
但“音樂就是不完美的”。它的“未完成”,反而成了它最為完美的形態。
此時是我愿意,永遠,永遠不要停下來。像舒伯特交響樂里那樣綿延下去??
按照我早先的想法,該是在一切都完成后,進入休息階段,再好好地來用文字回溯過去的那些日子。但其實若是真寫起來,與他的故事,幾千幾萬字都是根本無法窮盡的。但今天,我還是按捺不住內心的“蠢蠢欲動”,動筆簡單寫了些,寫了幾筆今天,當然這一切都更是過往。
就像每一番今天的他的言語,或是今天他與我們的故事,都是過去某個時刻的又一次更加深刻的重現。
都德的《最后一課》里,韓麥爾先生在他們的“最后一課”上對一眾學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語言在那樣的時刻那般珍貴過一切,而在現在,它同樣重要過一切,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
而他,所日夜教授的,正是如此重要、珍貴、高尚的事情!
還有最是重要的,“如何做一個人”。
201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