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一張一直在被書寫的紙條,時間過去,紙條不斷變長。但人的存儲空間有限,被書寫的紙條變成回憶后會被搓成紙團,好節省空間。正在被書寫的紙張就是現在,被搓成紙團的就是你的回憶。提筆重新描繪過去時,需要把紙團重新展開,再次讀取上面的內容。
但是你知道紙張這種東西挺不靠譜的,剛剛揉起來還好,隨著時間推移,紙張上會因為致密的擠壓產生無數折痕,再度展開時很多細節就消失在折痕里。隨著更多的紙團堆積過來,原來的紙團會被壓住,在壓力的作用下日漸緊實。最后變成一個展不開的紙球。那些記憶里美好的片段,不經及時回憶,會從一張簇新而繪滿內容的絢爛的紙條,變成一只不起眼的無力的紙球。你印象中豐富的細節,會隨著時間流逝,美好的瞬間,會隨著新記憶的堆疊,變得越來越模糊。人的記憶空間是有限的,容不得將所有紙團時常打開。但我們的生活質量一部分是取決于記憶的質量的。“30歲已死,70而埋”是將脆弱的個人,投入到無限的未來未知洪流中,最終消亡的好例子。回憶是獨立自我的體現,是生活寄托的載體,是需要珍重的世界獨一份的寶藏。
但是為了維持記憶的高保真性,常常留戀在記憶中的行為也不好。新的紙條不進入,人生更無新的故事與趣味。
因此你可以借助高保真的記錄裝置,將豐富的細節保留在別處。不沉溺于回憶,也不任由他們在腦海中蒸發。給注定要消失的紙團們做個拷貝。意義重大。
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