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玲-5組家長助教2017.6.24-12/30 ,5組。 #口號(只有感覺好,才能做得好)#只有更自律 才有更自由
孩子第二個30天目標:1.完成三部曲:奧數,讀2首古詩,練字。2.愛的行為:擁抱/禮貌語言/分享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
媽媽第二個30天目標:整理自己,做自己的清單。陪伴和引導:和孩子一起練字、背書、奧數。愛的行為:擁抱、禮貌語言、分享內心真實感受。
加油Even(孟義涵+10歲)踐行打卡12/30
1.早睡早起:7:00起床,10:00睡覺
2.青蛙清單 :無
3.番茄鐘:0
#父母教練檢視#:
1.今天發生的事情記錄:書法課聽課紀律不好,最后半小時根本無狀態。跆拳道孩子漸入狀態,決定盡量一周兩次上課。決定機器人課調整時間,周日晚上停課或調整。討論了今后要上的課和興趣班,我們很多觀點達成一致(我要反思察覺我是否有誘導):分析利弊:圓號若初中仍有樂團,可以繼續學,若初中沒有樂團,圓號就不再學習;不論怎樣都堅持鋼琴學習;保留奧數、鋼琴、書法、跆拳道。(但他也說最不想學奧奧數,這種矛盾的情緒和認知也應該讓孟義涵自己察覺和剖析一下)
2.和好朋友友誼的遇到了危機。今晚好朋友的冷處理和孤立讓孟義涵無所適從。孩子的事情本該孩子處理,但我也意識到這是一次絕好的自我反思的機會。我代詢問了他的好友,將朋友的觀點和感受講給他。我在寫這個記錄的時候突然反思到:事實發生時當事人的感受可能是第一位的。我和他好朋友與孟義涵生氣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的憤怒和不滿的感受不光沒有被他看到,還被漠視了。—如何做到真正的是從自己的內心去感受到別人,而不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